劳动者遭遇工资拖欠时,如何合理应对?曹某的维权之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在职场中,工资拖欠现象频繁发生,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下,我们将以曹某的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剖析。
入职遇欠薪
2015年10月,曹某担任了某公司内部部门的主管职位,并正式加入了该企业。他原本期待能在此开启一段稳定发展的职业生涯,然而,公司却开始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在随后的近十年间,尽管曹某始终保持着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但薪资拖欠的问题却始终如影随形,成为他心中难以抹去的阴霾。截至2024年6月,曹某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这一状况使他难以继续忍受,于是他最终选择向公司提交了辞职申请。
协商签协议
曹某为维护个人权益,在离职前与雇主进行了谈判,并正式签署了《工资支付协议》。该协议规定,曹某的劳动合同将在2024年6月到期,同时,尚有34万元的尾款未支付。雇主承诺将分三年时间,即2024年、2025年和2026年,分三次结清这笔款项,并对每次支付的金额做了详细的规定。该协议经公司正式盖章认可,且曹某本人亦已签署确认。双方均认同,通过此协议,工资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
付款引纠纷
协议签订后,公司实际支付金额仅为两万元,这一金额与2024年度协议中约定的应付款项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一情况导致了双方之间的激烈争议。曹某强调,公司未能履行其承诺,对其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公司未能提供任何合理的解释,导致双方矛盾不断加剧。
提起仲裁诉
2024年10月,曹某以申请人的身份,将该公司作为被申请人,向劳动仲裁机构递交了仲裁申请。然而,曹某对仲裁的裁决结果表示不满。同年11月,曹某决定向槐荫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诉讼文件显示,曹某要求法院裁决该公司支付其工资总额超过32万元,并确认自2015年10月至2024年6月,他与该公司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在庭审前,曹某依照法律程序向法院递交了针对公司财产保全的申请,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维护其合法权益。
庭审获支持
在庭审过程中,曹某提交了《工资付款协议》等相关证据,以证实公司未能按照约定时间支付工资。被告公司承认了欠曹某34万余元工资的事实。审理结果显示,法院认定曹某与公司在2015年10月至2024年6月间存在雇佣关系,双方对此均无异议。此外,法院还明确指出,作为雇主,公司有责任确保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曹某所提供的材料详尽地证明了工资拖欠的情况及其具体金额,公司对此并无异议。对于曹某要求支付拖欠工资的请求,法院认定其主张正当,且证据充足,故作出支持判决。此前已支付的2万元工资已从应支付的总工资中相应扣除。据此,法院依据相关法律条文,确认了2015年10月至2024年6月期间,该公司与曹某的雇佣关系成立,且判定该公司应向曹某支付工资总额,该金额已超过32万元。
法官来提醒
法官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一款的规定,雇主有义务依照合同约定及国家相关法律,按时足额发放劳动者报酬。在当前案件中,劳动者主动与雇主进行沟通,双方达成了工资支付协议,明确了争议事项及具体条款,并迅速搜集保存了相关证明材料,因此获得了法院的认可。法官强调,劳动者务必及时与雇主签署劳动协议。一旦遭遇工资延迟支付的情况,劳动者应当立即保存好包括聊天记录、劳动合同以及工资支付凭证在内的所有重要证据。同时,劳动者还应当主动寻求沟通和协商的途径。若协商成果未能达到预期,劳动者可选择向劳动保障监管部门进行举报,或者提出劳动仲裁申请,亦或依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您是否遭遇过薪资发放延迟的问题?若您曾面临此类状况,能否分享您所采取的应对策略?我们热切期待在评论区阅读您的个人故事及宝贵意见。此外,若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触动,敬请给予点赞并推荐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