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珠肇高铁4标项目取得显著成就,“永安号”盾构机成功掘进至3000米深度,距离既定掘进目标仅剩不到1000米,这一成就标志着圭峰山隧道建设迈入了全新的重要阶段。
盾构掘进重大突破
5月21日,在广东省,珠肇高铁4标项目启动建设。该工程由珠肇铁路公司进行管理,施工工作则由中铁隧道局承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项目中的“永安号”盾构机已顺利完成了3000米的掘进作业。圭峰山隧道全长为15.155千米,而4标项目负责的施工区域长度为9.37千米,其中盾构施工段的总长度已达到3963.5米。此次工程进展具有深远影响,目前掘进距离目标仅剩不到1000米,这一显著成就为圭峰山隧道工程后续阶段的建设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永安号”的不凡使命
项目采用了直径14.29米的国内最大土压/TBM双模盾构设备,该设备被命名为“永安号”,用于执行掘进作业。始发段的总长度超过了1公里,并且需要进行25‰的下坡掘进。这一任务对盾构机的性能以及施工团队的技术水平提出了严峻挑战。“永安号”承担着确保盾构段顺利贯通的重要任务,自掘进作业启动至今,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推进节奏,即便在遭遇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依然展现了卓越的掘进能力。
复杂地质挑战重重
盾构隧道的埋设深度范围较广,最浅处约为51米,而最深可达约90米。地层从上至下由多种土壤类型组成,包括素填土和粉质黏土等。隧道穿越的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时间紧迫,且面临众多风险点交织,施工的难度和风险系数均相对较大。该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不仅对掘进进度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对施工的安全性构成了潜在风险,对施工队伍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近期施工难题待解
近期,掘进作业必须进行盾构机的第二次模式切换。在此过程中,需穿越风化层,下穿江杜东路,并经过施工中的工地。考虑到地质条件复杂且状况不佳,施工难度显著增加。模式转换对盾构机的操作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穿越地质条件不佳的区域、下穿公路及工地,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必须谨慎操作。
多措并举攻克难关
为确保隧道挖掘作业的顺利进行,珠肇公司指导成立了由众多技术精英组成的专业大盾构技术攻关团队。该团队集中了众多技术骨干,专注于解决技术难关,不断优化模具更换方案,改进施工流程,加强各环节间的配合,实现了模具的快速更换,显著缩短了工期延误。此外,面对叠加的多重风险挑战,公司已采取预防措施,实施了地质补充勘探和地表注浆加固处理。同时,公司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另外,公司持续与施工现场保持沟通与协调,有效规避了交叉作业带来的风险。
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珠肇铁路公司将致力于提升安全与质量管理水平,并同步推动技术革新,特别注重隧道盾构技术的发展。圭峰山隧道的盾构施工将严格按照既定计划,确保实现全线贯通。这一举措将促进珠肇高铁的早日完工及投入使用,从而进一步加快“轨道上的大湾区”项目的推进步伐。珠肇高铁,由广东省独立投资建设,是一条高速铁路,其设计时速高达350公里。该铁路将珠海、江门等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线路一旦建成,将实现铁路与航空的无缝对接,有助于推动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如何评价珠肇高铁开通对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我们热切期望您对本文给予肯定与推广,并诚挚邀请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