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正值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杭州,被誉为“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这座城市,因其丰富的生物资源而受到广泛关注。在联合国COP15公布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100+”优秀案例中,杭州脱颖而出,共有4个案例被收录其中。与此同时,杭州警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持续投入全力,通过切实行动,持续为生态文明建设增添新的活力,同时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
生态警务升级
杭州市公安局肩负着守护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且持续改进生态警务的应对策略。目前,依托“警察蓝”的力量,杭州正致力于凸显生态安全的突出地位。他们紧密跟随时代潮流,不断改进警务运作模式,确保生态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杭州的生物多样性建立了坚实的防护屏障。
警长典型模范
在临安清凉峰生态警务室,65岁的警长胡新华在生态保护方面享有极高的声誉。自警务室设立以来,他每年至少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光,坚守在山林深处。他每日都会步行巡逻,步数常常超过两万,这一习惯已经成为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对保护区内的道路和动植物种类有着深入的了解,已成功救治了诸如黄麂、白鹇、梅花鹿等多种野生动物,因此赢得了“山林守护者”和“生物守护神”的美誉。
全民守护格局
杭州市公安局近年来在执行任务中,始终坚持“专业指导、全体投入、跨部门协作、民众广泛参与”的工作原则,有效建立了“生态警长与生态志愿者联合行动”的防御机制。在这一机制中,以1036名生态警长为核心,广泛动员了14.6万名生态志愿者共同加入。他们持续开展管理工作、资料搜集活动、巡查行动以及宣传活动等,累计联合巡查活动已超过1200次,识别并妥善处理了120处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效调解并解决了1094起不同类型的纠纷,共同营造了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核多翼”体系
瑶琳派出所扮演着核心角色,联合城管、林水、环保等相关部门,合力构建了“数字驾驶舱”,同时构建了“一核多翼”的生态保护架构。这一体系实现了信息交流、资源共用、快速反应,显著提高了生态保护协作的效率和实际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设立48个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所有社区警务室均全面履行了“+生态警务”的职能。
城市治理探索
景区分局位于西湖边缘,正致力于探索现代化城市生态治理的新路径。该局与多个部门合作,已成功创建了全省首个“西湖龙井”原产地保护生态共治中心,并设立了“涉案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基地”。这些举措旨在推动西湖的美丽建设。自共治中心成立以来,生态类警情数量减少了17.7%,打击成效提高了两倍,同时,农产品的总价值增加了1.71亿元。
聚力生物保护
杭州市已设立涵盖市区两级的15个生态共治机构,这些机构类型多样,合力构建了“行刑共治”的强大机制,确保了生物多样性的安全。杭州警方持续推广生态警务模式,借助法律工具,努力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为打造美丽杭州贡献了力量。
杭州市公安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还有提升空间,公众提出了哪些具体建议?我们诚挚邀请各位在评论区发表见解,此外,还请记得为这篇文章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