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天津机场2号隧道内,京滨城际铁路传来喜讯。经过200余日的艰苦施工,“京滨协同号”盾构机成功破洞而出。这一成就令人鼓舞,它标志着我国首个盾构区间段顺利实现贯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施工概况
天津市东丽区的天津机场2号隧道,其盾构部分全长7510米,工程量庞大。施工现场部署了两台超大直径的盾构机,分别是“京滨协同号”和“京滨创新号”,它们分别负责3至4区间和5至6区间的施工任务。其中,“京滨协同号”负责的3至4区间,全长2628米,已于今年4月开始了盾构掘进作业。这些详细数据充分揭示了工程的精心规划。该工程的布局合理且有序,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施工期间,精确的数据记录对工程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实现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具体来说,包括各施工阶段的周期长度、盾构机的掘进数据等关键信息。
面临困难
掘进过程中盾构机遭遇诸多挑战。天津机场二号隧道位于穿越高速公路及河流等高风险区域。该区域施工受多种因素制约,技术难题显著。例如,下穿高速公路时需确保道路安全运行不受施工影响,穿越河流时则需保证盾构机稳定运行,避免透水等严重事故发生。
施工人员需面对诸多挑战,每个潜在风险均构成重大考验。施工队伍需具备卓越的应对技巧。任何环节的失误均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包括工期延误、成本上升,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技术应用
中铁十四局在施工过程中采纳了多种尖端技术。其中,盾构隧道智能掘进控制系统得以应用,该系统能够在盾构机作业期间对掘进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并实现自动调节。全预制拼装技术的实施有效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约了资源。此外,浆渣绿色处理技术的应用彰显了环保意识。
这些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影响显著。以智能掘进控制技术为例,其显著提高了掘进作业的效率和精确度,这对于首个盾构区间段的顺利贯通至关重要。此外,全预制拼装技术的应用也极大地提高了工程的整体效率。
已运营路段
2022年12月,京滨城际铁路一期工程宝坻至北辰段及沿线站点——宝坻站、宝坻南站、北辰站正式投入运营。该线路的开通显著提升了周边地区的交通便捷性,促进了区域人口的流动和经济的增长。
已运营站点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出行便利。以宝坻居民为例,他们能更轻松地前往北辰等地。此举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并提升了货物运输效率。
工程意义
京滨城际铁路全线通车具有深远影响。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将构建一个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天津机场站将实现航空与铁路的无缝对接和便捷换乘,成为天津地区首个具备此类功能的高铁站点。
旅客将享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品质出行体验。抵达天津后,他们能够迅速切换交通手段,极大地简化了旅行或商务活动的出行过程。旅客无需在多种交通方式的转换上耗费过多时间。
区域影响
京滨城际铁路对区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该线路将与京唐城际等线路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有助于优化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络布局。随着区域交通便捷性的显著提高,这将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产生显著推动作用。
京津冀地区得益于更加完善的交通网络,将促进更多合作与交流活动的开展。具体而言,企业间的合作将因交通的便利性而增强,资源分配也将变得更加合理且高效。
京滨城际铁路的建设进展持续稳定,各阶段成果备受瞩目。对于京滨城际铁路全线通车后,其对京津冀地区旅游业的影响程度,各界看法不一。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大家为本文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