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案背后的大意义

每一件看似普通的小案件,实际上深刻反映了民众生活的真实状况。此类案件紧密关联着民众的居住与生计,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绝不可有丝毫松懈。法官们坚守“如我身受”的原则,运用法律智慧,力求在案件处理的质量、速度和公正性之间取得平衡,致力于妥善解决民众迫切关注的问题。

案件缘起

双方公司涉案。三年前,被告方从原告方订购了一批亚克力制品,合同中明确约定产品厚度应为8毫米。但产品交付后,被告方拆包检查发现,实际厚度仅为7毫米。基于此,被告方拒绝支付原告方剩余款项,此争议已持续三年,双方矛盾逐渐加深。

庭审激烈交锋

在庭审过程中,原被告双方各执己见,现场气氛变得极为紧张。他们频繁展示各自认为是确凿的证据,甚至几度险些引发激烈辩论。法官祝怡注意到,尽管案件涉及的金额并不大,但双方的矛盾却表现得异常激烈。原告在三年内多次尝试与被告沟通,要求支付尾款,却频繁遭遇冷淡的态度和推诿;而被告方面则表示,其公司因其他甲方原因被扣除超过40万元合同款项,至今未能收回,双方均认为自己遭受了损失。

小案件大民生!雨花台区法院如何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第1张

调解契机出现

在交流过程中,被告提出:“请告知一个心理价位,我将与公司进行协商。”原告稍作迟疑,其微妙的表情变动被祝法官迅速察觉。法官意识到,双方实则均希望调解,只是情绪使然,双方均未率先开口,这一发现为案件的调解提供了契机。

法官耐心调解

法官耐心地为双方当事人剖析当前情况。她向原告了解,合同中是否明确说明了亚克力板的测量标准;同时,法官也提醒被告,甲方欠款问题可以单独提起诉讼,不能作为拖欠尾款的借口,即使存在质量问题,也不应完全拒绝支付。在法官的引导下,双方情绪逐渐平复。祝法官进一步指出,尽管案件规模不大,但拖延不决不利于双方,不应陷入无谓的争执,及时解决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圆满达成调解

祝法官成功主持了调解,双方签署了和解协议。法庭的紧张氛围迅速转为和谐。双方面带笑容离开了法庭。祝法官目送当事人离去,感慨地说,相较于诉讼,调解更有效地平息了双方的矛盾,保障了各自的权益。法官的使命不仅在于结案,更在于解开民众的心结。司法并非仅是冰冷的计量工具,它需在细微之处探寻那些和谐共生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