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一则备受关注的新闻传出,百雀羚化妆品被指涉嫌使用禁用原料。该消息迅速登上热搜榜首,引起了广泛关注。此事不仅动摇了消费者对百雀羚品牌的信任,而且对于这样一个知名品牌来说,陷入此类争议无疑极为严重。
百雀羚被指涉嫌违规
近期,网络上广泛流传百雀羚涉嫌“违法添加禁用原料”的争议。争议的核心在于其2021年生产的“水嫩净透精华洁面乳”中含有的“圆叶牵牛提取物”。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举报内容,初步认定情况基本属实,已决定对其进行立案调查。此事件使得百雀羚成为舆论关注的中心。众多消费者对于使用过相关产品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影响表示出担忧。
百雀羚目前正处于舆论漩涡的中心。作为家喻户晓的品牌,按常理分析,它理应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此次事件与众多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百雀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
原料禁用时间点
2021年5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内容宣布,将“圆叶牵牛提取物”添加至禁用清单。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该成分尚在化妆品原料目录的可使用范围内。尽管如此,在旧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并未对这一成分的禁用作出明确规定。因此,此次公告的发布时间点显得格外重要。
在目前这一时间点上,对判断百雀羚是否违规的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历史上,有些企业可能依据当时的法律和规定进行生产。百雀羚方面也表示,在其产品生产被禁止使用之前,其行为并未违反规定。据此进行评估,当时的状况并不构成违规行为。
百雀羚产品生产情况
截至2021年5月26日,百雀羚部分产品停止使用该原料生产,此后未再生产含有该原料的同类产品。2021年4月25日,百雀羚对产品配方进行了调整,并已备案。从生产时间及配方调整两方面来看,百雀羚遵守了相关规定。
百雀羚在遵循法律法规方面体现了自律精神。但消费者对于其背后的情况可能并不充分了解。为此,企业应当向公众提供详尽的解释,以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
有关部门判定情况
在历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相关案例中,相关部门和司法机关均明确声明,百雀羚未曾实施添加被禁用的原料——圆叶牵牛提取物的违法行为。这一官方判定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具体可参考(2024)京02行终1218号行政判决书。
大众可能对这一裁决结果并不熟悉,故在百雀羚事件中仍抱有疑问。这种现象同样揭示了企业和官方在信息公开及透明度方面存在不足,迫切需要增强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力度。
百雀羚的品牌地位
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旗下的“百雀羚”品牌,在2008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至2017年,该品牌荣幸地成为IFSCC(国际化妆品科技联盟)在中国的首位金牌会员。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长达60多年的IFSCC大会上,中国化妆品企业未曾有过亮相。百雀羚的这一品牌成就,使其在此次事件中备受关注。
品牌享有良好声誉,但一旦遭遇问题,其影响往往迅速扩大。百雀羚在面对此类事件时,理应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以维护其品牌形象。此次争议事件绝不应成为对其长期积累声誉造成损害的契机。
事件带给行业的思考
该事件对化妆品行业亦构成警示。企业需密切留意法规的变动,并适时对产品配方进行更新。同时,官方和企业需携手加大力度,对公众进行政策法规的宣传与普及。
关于该事件,各位有何高见?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也请您为本文点赞并予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