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泉州某路段的行道树花朵散发的气味引发了市民们的广泛热议。有人形容其气味如同化粪池爆炸,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其香气扑鼻。这种香与臭之间的鲜明对比,已迅速成为泉州当前的热门话题。
香臭争议大
泉州部分市民对盆架子树的花香表示极度反感。例如,丰泽街太平洋花园的郑先生便认为其味道犹如化粪池爆炸,自10月底至11月底都不敢开启窗户。然而,另一位市民董先生却对这种花香情有独钟,甚至特意骑行电动车至涂门街,只为感受那能让他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的香气。这一现象反映出,不同市民对于这种味道的感受有着显著的差异。在新门街,陈女士家中六口人中有四人认为该树散发出的气味令人作呕,而陈女士和她的女儿却认为其香气宜人。
分歧之大,即便在网络空间亦引发热议。有人提及,在牛杂店附近便能嗅到那独特的气味,一旦闻到便误以为附近有牛杂店,并觉得其香气宜人。华侨大学的学生则因二餐厅门口的树木,即使两个月未踏入二餐厅,也需绕道而行。这香气与臭味之别,引发了市民间热烈的讨论。
味道特点
盆架子树的花散发出一种引起广泛争议的气味。这种气味具有其独特的特征,部分人将其比作排骨与风油精的混合,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类似于臭脚丫的味道。据植物专家分析,盆架子花中氧化芳樟醇的含量较高,这导致了其特殊的气味。对于对这种气味较为敏感的人群,吸入后可能会感到头晕和恶心。
然而,众多市民却体验到了花香的魅力。无论是那满树淡黄色花朵的视觉盛宴,还是那淡淡的香气带来的提神醒脑效果,都使得这树受到了市民们的喜爱。有些人闻到这花香,觉得它带来了健康的感觉,这种一增一减的变化,使得盆架子树花的味道显得更加神秘。
分布范围广
盆架子树在泉州市区广泛种植,尤其在丰泽街、宝洲街、打锡街、新门街、九一路、祥远路、丰田路等主要街道随处可见。这种树木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使得众多市民得以闻到其花香,同时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以东海市民为例,即便他们屏住呼吸,花香仍能随风飘入鼻中。这种普遍的分布使得无论是对其香或臭有不同感受的市民,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盆架子树沿某些道路整齐排列,如新门街,陈女士曾细心点算,此处共有144株。泉州市区内,众多且分布广泛的盆架子树,使得11月的街巷间弥漫着其独特的香气。
对人体的影响
园林局工作人员指出,尽管众多市民对盆架子树花的气味感受各异,该气味对人体健康并无不良影响。部分市民表示闻到该气味后会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个人对该气味较为敏感。而对于那些觉得喉咙不适或长时间接触后感到想呕吐的市民,他们属于较为敏感的群体。
市民若感受到香气,便无需担忧此类问题,且能体验到其提神醒脑的益处。由此可见,尽管该气味评价分歧,但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盆架子树的优势
盆架子树在城市道路两旁作为行道树具有显著优势。据泉州市园林局工作人员透露,在2023年的台风期间,市区内众多树木因风力影响而倾倒,然而,盆架子树却无一株倒伏,这一现象充分显示了其出色的稳定性。此外,该树种生长迅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一定高度,从而形成良好的遮阴效果。其树形亦十分美观,一般高度可达到20米左右。
因其诸多优势,该树种被选定为城市行道树,并在泉州的道路规划中占据了关键位置。尽管其气味存在一定争议,但从规划视角来看,它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堪称出色。
树种更换与否
泉州市园林局针对市民关于更换树种的提议作出了反馈。鉴于泉州市区及主要次干道上的盆架子树普遍种植时间较长,且树木价值较高,不宜轻易更换。此外,这些树木的花期大约为20天,虽不算长,但市民应予以理解。这些长期栽种的盆架子树不仅价值不菲,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决定是否更换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在此,提出一个问题供泉州市民思考:在保持盆架子树的美观与实用功能,以及更换树种以解决气味争议之间,您倾向于哪一种方案?期待大家在评论区积极点赞、分享,并展开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