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基层工作减负的大背景下,船山区行政审批和数据局推出了一项引人关注的创新措施,即通过“报表通”系统打造残疾人服务的全新模式。这一措施究竟会对基层工作的减负产生何种影响?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举措背景
今年四月末,船山区行政审批和数据局携手市“报表通”开发公司及船山区残联,联合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团队。这一举措是为了执行针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治的相应规定,旨在有效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当时,基层残联组织正面临“报表如山”和“重复性工作”的双重困境,工作人员每天需处理大量表格,基层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在此背景下,创新工作模式变得尤为迫切。
数据需求摸排
工作专班在日常工作中对各部门的数据需求进行了详尽的整理。他们注重细节,力求无遗漏,编制了一份涵盖残疾类型、残疾等级等超过10个维度的数据需求清单。该清单精确地揭示了各部门对残疾人数据的真实需求,为报表的精简和数据整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得数据收集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
报表整合精简
专班对部门常规报表进行了细致的整理与合并。过去,那些纷繁复杂的报表给一线工作人员带来了诸多不便。经过持续的努力,与残疾人相关的数据报表被精简成了一份名为《残疾人花名册》的文档。这一举措显著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从源头上杜绝了重复填报的情况,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组织架构完善
工作专班对大船山区域内的乡镇(街道)、高新区、经开区、河东新区等组织的架构进行了调整和升级。随后,他们成功搭建了一个包含超过2万条残疾人信息的“区级残联数据仓库”。相关部门只需提交数据回流的请求,即可迅速获得所需信息,实现了“一次采集、多方共享”的目标。
基层人员反馈
以往,工作人员每天需填写四份表格,并且信息推送必须在当天业务处理结束后进行;在业务量大的情况下,甚至需要加班至深夜。然而,现在的“报表通”系统简化了报表流程,实现了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这一改进,残联的工作人员普遍表示赞赏。他们通过亲自操作,深刻感受到了新系统带来的便捷,工作负担明显减轻,工作效率也实现了显著提升。
未来计划展望
“效率革命行动”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船山区已借助“报表通”平台,整合并上线了超过100项数据资源,其中基础数据量超过20万条。在成功打造“报表通”残疾人服务场景的示范模式后,船山区行政审批和数据局正计划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并致力于探索改革的新途径。他们全面搜集了众多部门对“报表通”特色功能的详细需求,努力确保在全区域内实现90%以上的常规报表能够实现自动化生成和一键式提交,从而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繁重事务负担。
各位读者,您是否认为在基层各类工作场所推广数字化变革的过程中遭遇了显著的困难?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并且请不要忘记为这篇文章点赞及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