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海自然博物馆迎来了一场热闹非凡的盛事,一场别具一格的竞赛在此展开。孩子们以独特的视角和富有创意的方案,颠覆了我们对传统博物馆的认知,为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灵感。现在,让我们一同深入这场独具特色的活动中。
活动盛大开启
5月24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举办第二届“未来馆长说”现场决选。该活动备受瞩目,以“守护与创新”为主题,吸引了上海、浙江、江苏、广东、陕西等地的500余名学生踊跃报名。为预热活动,主办方开展了多次预热活动,包括4次线上孵化活动和2次线下体验活动,累计参与人次达到600。值得关注的是,该活动特别设立了幼儿组和青少年组别,旨在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入围精彩亮相
在经过初赛筛选后,20名青少年组中的杰出学子成功晋级,出现在了决赛的舞台上。这20名“未来的馆长”分别来自上海的多所学校,他们携带着自己精心策划的提案,满怀信心地展现各自的创意和设想。现场氛围异常热烈,观众们热切期待着他们能带来何种惊喜,以及如何重新塑造博物馆的形象。
多元方案展示
参赛者针对多个议题进行了展示,这些议题包括“适合儿童的展览设计”、“人工智能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以及“珍稀物种的保护”等。展示方式多样,涵盖了演讲、模型构建以及虚拟现实场景的展示等。孙树廷所创建的沉浸式植物认知花园,其核心理念为“真实、互动、共生”;李铭道提出了一个独特的创意,即通过比武招亲的方式为独角仙寻找伴侣;陈彦廷专注于江豚保护工作,并借助博物馆的品牌影响力,提升公众的保护意识;蒋相悦则融合了游戏化思维与AR/VR技术,打造出沉浸式的体验活动。
结果隆重揭晓
评委们经过严格评审,活动评选结果已正式公布。在此次活动中,共有10名学生荣获“未来馆长”的荣誉,另有10名学生获得“未来馆长提名”的认可。这些获奖学生凭借其卓越的创意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青睐,这不仅是对他们辛勤付出和创新精神的认可,同时也为孩子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项目同步启动
活动场地见证了两个关键项目的启动。首先是“我的自然百宝箱”家庭与书屋计划的启动,紧接着是“馆研区”共建共育活动的开展。上海自然博物馆与市妇联实现了资源共享,旨在共同推进家庭教育领域的校外教学活动。与此同时,上海科技馆、市启明星协会以及闵行区教育学院共同发起了“馆研区”共建项目,旨在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
活动意义深远
此次“未来馆长说”活动的举办具有深远影响。首先,它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展示他们创意与构思的舞台,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博物馆的建设与规划中来。其次,该活动的成果将为上海打造儿童友好城市提供助力,同时也会使博物馆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此外,活动为孩子们的独特想法提供了实现的可能,为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请问这些孩子们的创意点子中,有哪些可能被实际用于博物馆的建造和规划?欢迎在评论区参与讨论,同时请不要忘记为文章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