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左联会址的纪念馆内,一场充满红色文化氛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圆满落幕。孩子们通过别具一格的表现方式,传承了红色精神,并在此过程中唤起了公众对博物馆所承担的使命与责任的深思。
活动收官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资料的储存地,更是激发与未来交流的摇篮;在孩子们响亮的读书声中,以“艺术海洋中的温馨声音,红色精神的火炬”为主题的“国际博物馆日”庆祝活动在左翼联盟旧址纪念馆成功结束。该活动的组织者包括中共虹口区委宣传部,同时,中共四大纪念馆和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等众多组织共同负责了活动的策划与执行。虹口、杨浦等区域的中小学学生积极参与了活动,这一现象充分展现了青少年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以及他们持续不断的探索精神。
红色使命
主办方相关责任人指出,该活动的目的在于激发青少年运用现代语言形式来展现左联文艺的红色基因。时代的发展使得博物馆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场所,而且成为激发青少年文化意识、传承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阵地。众多同学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深厚情感,积极参与其中,共同挖掘博物馆在当今社会的特殊使命和责任。
音乐演绎
曾晨瑜,杨浦初级中学初一学生,站在了讲台上,用竹笛演绎了左翼经典《卖报歌》。这次演奏的灵感,源自她参观左联会址纪念馆时,对柔石曾使用过的长笛的注视。她深信,艺术与文学同具感染力,能触及人心最柔软的角落。随着时代的演变,歌曲所蕴含的内涵亦发生了变化;如今,她的演绎洋溢着自信与欢愉,生动地描绘了不同时代青少年所经历的生活状况与转变。
静安区大宁路小学的五年级学生雷羽墨,担任小小讲解员,别具一格地以小提琴演绎了《卖报歌》。她坚信艺术能够留下时代的烙印,触动人的情感。此次演出,她与历史的距离得以拉近,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红色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
观展分享
活动期间,部分学生呈现了参观左联会址纪念馆后的艺术成果。这些作品深刻反映了他们对历史的感悟,其中部分作品流露出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另有部分作品展现了他们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思考。孩子们以真挚而纯真的文字,传达了对那段红色历史的理解和阐释。
杨浦初级中学教师陈塨在“创作工坊”中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们就“场馆中最触动心弦的艺术细节”和“挖掘文物所蕴含的艺术魅力”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思维的碰撞催生了新的创意火花,他们深入探究博物馆藏品的背后故事和价值,从而对红色文化有了更为透彻的认识。
未来设想
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之下,学生们纷纷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他们希冀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重现往昔的街头歌咏活动,让历史变得鲜活且直观,增强文化体验的丰富性。同时,他们打算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进行文艺创作,以阐释那些深奥难懂的理论文献,使公众更容易把握历史文化的核心要义。这些充满创意的构想,充分展现了青少年对于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强烈期盼。
综合意义
此次活动的举办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深刻的历史知识教育,还让他们获得了丰富的文化艺术体验,从而增强了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对社会来说,此次活动促使公众重新审视博物馆的价值,凸显了博物馆在连接历史与未来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的当下,此类活动对于文化传承的贡献尤为突出。
在国际博物馆日的系列活动中,有哪些细节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衷心期待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宝贵看法,并对文章给予点赞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