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近一年的修复与提升,鸿山遗址博物馆在5月17日的世界博物馆日当天呈现出全新面貌,正式对公众开放。在馆内展出的1000件文物中,有高达75%是观众们首次得以一睹真容。通过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展览亮点众多。究竟有哪些令人激动的展品?让我们共同揭开这些惊喜的面纱。
历史沉淀 荣耀回归
鸿山遗址博物馆坐落于新吴区,周围绿树成荫,馆舍采用黑色尖顶的钢结构设计。该馆毗邻特大型战国贵族墓邱承墩,自2008年建成并向公众开放以来,始终备受瞩目。如今,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经过改造升级后再次对外开放,再次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该博物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积淀与历史脉络,预计在未来的文化传播领域中,其作用将变得更加重要。
丰富展品 震撼登场
博物馆经过翻新工程,其展出的文物数量增至约1000件,这一比例几乎占据了馆藏文物的全部98%。在这些展出的文物中,有超过75%的展品是公众首次得以一睹真容。众多珍贵的文物得以呈现,涵盖精美的青铜器和细腻的陶器等,每一件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这些展出的文物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而且也使得公众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变得更加直观和深刻。
智慧展馆 科技赋能
在本次升级中,“智慧展馆”成为一大亮点。馆内设有约20多个互动触摸区域,实现了文物与科技的完美融合。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不仅使得文物知识得以生动呈现,还通过模拟场景,生动地重现了历史画面。将NFC卡片嵌入互动桌上,太湖流域的植物形态便可通过空气成像技术生动呈现;同时,在鸿山乐器文物区,观众可借助聚音罩内的多媒体播放设施,更深刻地体验古代乐器的音色与韵味。
智能伴游 全新体验
博物馆已采纳Rokid AR智能导览系统,此系统向游客提供了全面的导览支持。游客仅需戴上AR眼镜,便能在虚拟地图上获得精准的定位和指引。此外,系统还具备手势和语音交互功能。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使参观过程更加便捷和愉快,还打破了传统展览的局限,显著提升了游客的参观感受。
理念转变 服务公众
博物馆经过一番升级与改造,其核心关注点已从“物品”转向了“人”。馆内设施涵盖了青少年学习基地和公共教育演讲厅,同时开展了文物修复等多种活动。除此之外,博物馆还定期举行学术讲座、研讨会和科普讨论会。这些活动充分满足了公众对深入学习的需求,使得博物馆的功能已超越了传统展览馆的界限。
合作交流 携手共进
开馆典礼上,鸿山遗址博物馆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这些合作伙伴计划在文物保护、展览交流、学术研究、公众服务以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力求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当天,一场以“最中国·文博市集”为主题的专项活动举行,该活动成功吸引了超过30家文博机构参展,展出了创意产品,同时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新吴区正忙于筹备工作,目标明确,即打造一座考古研学体验中心。该中心未来将承担更多文化交流和探索使命,并持续为公众带来新颖的体验。对此,您是否充满期待?我们衷心邀请您点赞、转发,并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