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全国博物馆的参观人次超过了12.4亿,这一数字令人瞩目,反映出博物馆持续上升的吸引力。目前,为何博物馆人气旺盛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提出,这体现了信息时代实物教育的复兴趋势。
博物馆参观人数创新高
去年,我国博物馆的参观人次突破12.4亿,这一数字显著上升,揭示了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与兴趣日益增强。这一趋势体现了博物馆在民众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在当代社会,文化知识的渴求日益旺盛,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守护与展示地,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青睐的场所。各地博物馆纷纷举办新颖展览和活动,这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愈发强烈。博物馆所承载的深厚知识和文化底蕴,恰好迎合了这一大众需求。
实物教育受青睐
倪闽景,上海科技馆馆长,强调博物馆的盛行标志着信息时代实物教育的复兴。实物教育在提升人们的探索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激发兴趣的关键因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接触的大多是对虚拟和电子信息的接触。然而,实物教育所提供的直观体验是无法被替代的。以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为例,现场观察能更深刻地体会其魅力、纹理和细节。
在学校教育领域,实物教学具有显著的影响。相较于书本中的文字与图像,实物教学更易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能有效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
一平米博物馆活动在校园
近期,上海科技馆在松江四中初级中学成功举办了自然藏品进校园活动,并推出了“科创校长空间站‘一平米博物馆’”的特别项目。自今年4月活动启动以来,松江区14所中小学已分别建成了14个特色“小博物馆”。这些“小博物馆”各具特色,涵盖了生命演化、生物多样性以及典型生态系统等多个主题。
松江四中初级中学的“一平米博物馆”独具特色,其展陈以恐龙至鸟类的进化历程为核心。馆内陈列了诸如猫头鹰标本、赫氏近鸟龙化石等实物,并辅以图文并茂的展板。此活动深受学生们的青睐。
小博物馆受孩子喜爱
“一平米博物馆”自入驻松江四中初级中学后,迅速成为孩子们热衷的“打卡”场所。倪闽景指出,尽管博物馆规模不大,孩子们却频繁造访,细致观察。更有甚者,他们还能发挥想象力,构想出标本生前的故事。此类小型博物馆为孩子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自然科学实物的机会,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这种教育模式对孩子的发展具有正面影响。它不仅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知识领域,而且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堪称一种极具价值的教育尝试。
一平米博物馆背后的意义
上海自然博物馆藏品种类丰富,然而常设展览仅是其藏品的一小部分。在遵循特定政策和指导精神的基础上,上海科技馆推出了“一平米博物馆”这一教育品牌。该品牌旨在使藏品更具生动性。此项目在实施教育“双减”等政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同时,这一举措亦显现了科技馆积极将博物馆资源融入校园的教育实践。作为在科普领域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综合性场所,上海科技馆致力于推广其优质的教育资源,期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挥正面的社会效应。
一平米博物馆的未来计划
倪闽景指出,上海科技馆将不断推动其馆藏资源走出馆舍。预计至明年暑假,计划将“一平米博物馆”引入100所校园。此外,未来还将考虑向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进行拓展。同时,“一平米博物馆”将在不同学校间流动,确保孩子们能够接触到多样化的展览内容。
“一平米博物馆”在运营期间成功孕育了众多相关科普服务,这对于拓宽青少年教育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关于“一平米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前景,您持何种看法?欢迎留言参与讨论。同时,也请您为本文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