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北海实验幼儿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满节气专题活动。在该活动中,孩子们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到韵味。活动亮点众多,备受关注,引发了广泛的期待。

活动开场引好奇

小满节气主题活动嗨翻北海实验幼儿园!为啥节气不叫‘大满’却叫‘小满’?  第1张

活动开始时,教师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何节气不以‘大满’命名,却以‘小满’称之?”这一问题迅速引发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随后,教师利用绘本《麦苗长大了》作为教学媒介,通过绘本中富有童趣的插图和生动活泼的语言,向孩子们呈现了小满时节麦穗丰盈、雨水充足的景象。孩子们热情洋溢地模仿着麦穗的弯曲模样和青蛙的跃动身姿,在欢快的《小满歌谣》旋律中,他们逐步领悟到了“满而不溢”这一浅显的哲理。

农事体验悟文化

为了增强幼儿对传统习俗的认知,幼儿园巧妙地将这些习俗融入到了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游戏中扮演“小农夫”,推动着玩具小车,跨越一系列障碍,运送“粮食”。通过这样的亲身实践,他们体会到了古代农耕文化中“祭车神”所蕴含的感恩情怀。在“苦瓜味觉探索会”的活动中,孩子们在蒙眼状态下品尝苦瓜,尽管他们不时皱眉,但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他们从中深刻体会到了“小满时节食苦”所蕴含的健康理念。同时,通过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以及参与制作“蚕宝”的互动活动,孩子们得到了宝贵的生活教育。他们明白了“每一丝每一缕都来之不易”的道理,并学会了如何去珍惜。

自然探秘亲夏日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手持放大镜,开始了对“池塘边的夏天”这一自然景观的探索之旅。任务卡上详细记录了一系列任务,诸如寻找雨后土壤中的印记、细致观察苔藓的新生嫩叶、轻抚叶面上闪烁的水滴等。他们通过指尖的感触,深切感受到了“小满江河满”时节的湿润氛围。在“灌浆实验”的进行中,孩子们紧握滴管,向干瘪的黄豆中注入水分,目送豆粒逐渐膨胀,不由得激动地鼓掌欢呼,大声喊出“雨水恰似麦子的滋养之泉”,通过亲身实践,深刻理解了小满时节雨水对农作物生长至关重要的意义。

艺术创作展创意

在活动过程中,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达到了顶峰,孩子们充分释放了自己的创造力。他们灵巧地运用皱纹纸,将其撕成小片,然后巧妙地粘贴成麦穗的金黄色形状,接着又用棉签细致入微地勾勒出麦芒的纹理,制作出的麦穗仿佛能随风响起轻柔的声响。他们还把石子和干燥的花朵放入瓶内,精心制作出了“雨水交响瓶”。轻轻摇动这些瓶子,仿佛能捕捉到初夏细雨的轻柔细语。在自然音效的融合中,沙锤的敲击声、蛙鸣模拟器的声音以及木琴的悠扬旋律相互交织,共同演绎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这乐章让园区内弥漫着雨滴的滴答声、青蛙的鸣叫声和麦田的波动声,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夏日交响曲的生动景象。

活动路径显成效

在小满节庆活动中,幼儿们通过参与“农事体验以体会劳作艰辛”、“五感探索以揭示自然奥秘”、“民俗游戏以弘扬文化传统”三大环节,得以在亲自体验中深刻理解节气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他们于农事活动中领略了辛勤劳作的滋味,在自然探索中点燃了科学思维的火花,于民俗游戏中传承并发扬了传统文化。这种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已取得显著成果,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小满节气的独特魅力。

未来规划志高远

活动结束后,北海实验幼儿园郑重保证,今后将着力发掘与拓展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该园期待,通过细致研究各个节气的文化内涵,让每一个节气都成为孩子们成长记忆中的文化印记,并成为他们生命体验的灵感来源。他们致力于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节气庆典,使幼儿们能够传承并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培养他们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您如何看待这种独特的节气庆典活动,它可能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哪些长远影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并请记得点赞及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