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长期面临的不动产登记证办理难题及社区邻里间的纠纷,在检察机关与综治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已有效得到解决。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说明。

20户村民苦等七、八年的红本本,7天就到手?感谢他们  第1张

红椿村办证难题化解

七年前,红椿村的老陈及其余20户村民迁入安置楼。然而,开发商仅提供了手写的收据,缺乏正规发票,这导致他们的不动产登记证始终未能办理。在此之后,超过20名村民为此事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当相关线索被转交给紫阳县检察院后,该检察院立即组建了专项工作小组。依法监督下,7日内20户民众顺利取得不动产登记证书。历时5年之久的群体性纠纷得到有效解决。此外,开发商已按规定缴纳增值税,金额超过14万元。

部门联动成功典范

此次事件中,综治中心作为核心,有效协调了多部门合作,成功化解了“办证难”的矛盾。综治中心在分配线索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而检察院则运用专业法律手段加速了问题的解决。这一案例凸显了多部门联合行动的显著成效,为未来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了参考,同时也强调了基层治理中部门间协作的必要性。

清风社区邻里矛盾

20户村民苦等七、八年的红本本,7天就到手?感谢他们  第2张

潘某与高某在白河县清风社区因树木砍伐引发争执,双方立场坚定,情绪高涨。此类邻里纠纷虽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因处理不当而升级,破坏社区和谐。矛盾调解中心在接到相关线索后,立即展开行动。

多方协作促成和解

该机构迅速召集法院、检察院、司法局联合研讨,社区综治中心充分利用协同调节的优势,进行法律分析并耐心疏导。经过持续努力,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了共识,实现了和解。这一事件充分展现了检察机关进驻综治中心在处理社区纠纷中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区环境。

检察服务端口前移

安康市检察机关依托“综治中心”检察服务窗口,有效利用其服务优势,推进服务网络的前置和办案力量的下沉。采用常规接待、带案深入基层、检察官主动约谈等多种形式,将检察服务深入到社区基层。截至目前,全市11个检察院均已入驻当地综治中心,并通过多样化方式参与基层矛盾调解工作。

“枫桥经验”新实践

20户村民苦等七、八年的红本本,7天就到手?感谢他们  第3张

安康市检察机关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矛盾纠纷通过法治途径在基层予以实质性解决,这一举措是对“枫桥经验”的创新应用。他们通过提供“零距离”服务,确保了村级小事不外溢、镇级大事不拖延、矛盾不升级,有效缩短了服务群众的距离,为秦巴山区的基层治理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安康市检察机关深入基层解决矛盾的做法,是否对其他地区具有参考价值?敬请各位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并对本文给予点赞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