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缘起2024年8月,乐至县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时发现严重问题,乐至县某环卫有限公司未经审批擅自设立弃置场,收纳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大量固体废物混合物长期露天堆放,周边环境因此遭到破坏,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检察机关迅速行动,向县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要求其限期处置非法堆放的固体废物。

乐至县法院首次裁定终结诉讼审结行政公益诉讼案?背后有何深意  第1张

此前,该弃置场未经过合法审批就开始运营,周边环境出现垃圾随意丢弃现象。检察机关发现时,固体废物已对土壤造成污染,也对水源造成污染,进而影响了当地生态。

乐至县法院首次裁定终结诉讼审结行政公益诉讼案?背后有何深意  第2张

诉讼提起检察院认为,行政机关没有全面履行职责,其没有依法查处非法设立弃置场的行为,并且在未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就地掩埋建筑垃圾,导致社会公共利益持续受到侵害,因此检察院近期依法向乐至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在检察院提起诉讼前,曾多次同行政机关沟通,可问题仍未解决。检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后,该案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大家都期待法院能作出公正裁决,以维护公共利益。

法院行动乐至法院受理案件后行动十分迅速,快速组织被诉行政机关与检察院召开座谈会,各方围绕案件核心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办案人员前往弃置场进行实地勘察,通过现场走访了解了弃置场的现状以及周边生态受损情况。

在座谈会上,各方都纷纷表达了自身的观点,针对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在实地勘察期间,法官仔细查看了垃圾堆积的情况,认真查看了土壤污染的状况,详细查看了水源的状况等,通过这些查看来掌握第一手资料。

分歧调解法院与检察院沟通时,发现双方在违法行为认定方面存在分歧,法院与被诉行政机关沟通时,也发现双方在建筑垃圾处置方式合理性上有分歧,合议庭梳理了法律法规,合议庭梳理了典型案例,明确了法律适用问题,确定了行政机关履职方向,确定了违法行为判定标准。

合议庭查阅了相关法律法规,又查阅了相关案例,随后邀请专家进行解读,向行政机关阐明了法律依据,还向行政机关阐明了适用标准,并且向检察院阐明了法律依据,也向检察院阐明了适用标准,从而为后续解决分歧奠定了基础。

整改成效行政机关积极响应,履行自身职责,责令违法行为人制定整改方案,针对违规弃置场展开整改工作,妥善处置掩埋的建筑垃圾,对土地实施土壤改良,经过一段时间养护,法院联合行政机关、检察院前往查看,此时新栽树苗、油菜苗成活率达到了90%,受损土地恢复了生机。

行政机关监督整改过程,投入资金,投入设备,清理垃圾,改良土壤。整改后,土地具备植物生长能力,生态逐步恢复。

案例意义在诉讼进程里,检察机关开展综合评价后得出结论,认定行政机关已依照法律规定履行职责,公益诉讼的目的与请求均已实现,进而提出终结诉讼的建议。4月28日,乐至法院首次以裁定终结诉讼的形式审结此案件。这是针对行政公益诉讼审理的有益探索,创新了结案形式,可为类似案件提供案例支撑。

乐至法院会在后续持续跟进,其秉持恢复性司法理念,目的是确保生态达到恢复效果,以此守护“绿色家底” 。请问你如何看待乐至法院这一创新审结方式对生态保护产生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