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审判程序转移至犯罪行为发生地,既有利于民众参与到诉讼过程中,又能借助具体案例向更广泛的人群普及法律知识,从而有效促进矛盾的化解。近期,海南省儋州市的东成法庭开展了一次具有教育意义的流动审判活动。

案件背景

5月14日,在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的东成法庭,一场关键事件引发了公众关注。该法庭决定将一起关于侵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的纠纷案的庭审地点调整至案件发生地,并进行了透明度较高的公开审理。这起案件的导火索是一份《告知书》,它在村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村民们普遍认为,该方案在未经公开投票的情况下出台,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因此,有超过十位村民屡次与小组委员会展开谈判,然而始终未能就此事形成一致意见,最终不得不将争议提交至法院处理。

征地补偿款分配方案引争议?村民不认可!法院实地审理解纠纷  第1张

巡回审理初衷

土地对农民而言至关重要。该案件直接牵涉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儋州市人民法院东成法庭的法官黄何文深刻理解了此事的重要性。为了更深入地探究案件真相,并促进矛盾的解决,黄法官决定采用巡回审判的方式,将审判地点直接安排在案件发生地。采取此法,便于诉讼各方在近处参与案件审理,降低因长途跋涉带来的不便,并且有助于法官更深入地掌握当地的具体状况。

庭审过程

庭审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在案件审理的各个阶段,负责审理的法官认真听取了原告和被告的陈述。在调查事实的阶段,详细梳理了案件的真实情况;在辩论阶段,双方的观点得到了全面表达;在最后的陈述阶段,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充分维护。在整个庭审过程中,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均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保护,保证了庭审在公平公正的框架下有序进行。

调解工作开展

该案件与村民自治议题紧密相关,同时也涉及村民日常的互动交流。合议庭投入了众多时间和精力,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细致的调解工作。他们旨在遵循法律规定,尽可能地运用调解方法来处理纠纷,以确保村庄的和谐与稳定。考虑到村民之间交往的频繁性,和平解决争端对于未来关系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

释法说理环节

庭审结束后,审理该案的法官对案件中的争议焦点进行了深入的法学解读。他依次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准则、村小组依照法定流程实施民主决策、编制征地补偿及安置方案,以及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执行机制等多个维度。法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阐释了深奥的法律知识,这不仅让庭审成为解决纠纷的场所,同时也转化为一堂生动的法律知识普及课程。

巡回审判影响

近期,东成法庭辖区频发涉及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的纠纷案件。对此,深入相关村庄开展巡回审判具有显著的法律普及意义。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确保案件得到公正裁决,而且能有效地传播法律知识,阐释法律原理,进而减少类似案件的发生,达到“审理一案,治理一村,教育一域”的实际效果。东成法庭的干警们抓住了有利时机,展开了“两状”法律知识的普及活动。他们向公众发放了宣传材料,对填写流程进行了现场讲解,同时指导群众如何在线上获取样本文本,以满足公众对诉讼流程便捷性的更高期待。通过这一举措,法庭的服务范围得以拓展至民众的居住地,彰显了儋州市法院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枫桥经验”的持续践行与传承。此举既有助于当事人便捷诉讼、减轻诉讼压力,又极大地增强了农村居民的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东成法庭计划持续开展巡回审判和调解工作,不断扩大司法服务的地域覆盖,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司法需求。对于将审判活动转移到案件发生地的巡回审判模式,您认为这一举措能在多大程度上减少类似纠纷的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