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公众饮食安全,汶川县市场监管及公安机构近期联合实施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了生产与销售假冒伪劣肉类、无标签的“三无”食品以及冒牌“山寨”食品等违法行为,目前该行动已取得若干阶段性成效。
联合执法机制创新
汶川县近期实施了一项关键举措,成功创设了“市场监管与公安部门联合执法”的新模式。在这一机制中,特别成立了市场巡查和案件查处两个专业小组,从而实现了职责的明确划分。同时,对映秀、水磨、威州等三个关键区域进行了重点监控,并实施了细致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该创新措施有力地实现了监管职责的个体化落实,极大地增强了执法活动的效率。
严格的监管安排保障了市场监督与公安机构之间的紧密配合,成功填补了监管的空白,并提升了打击食品行业违法犯罪的效率。有关负责人指出,他们将继续履行职责,保证联合执法机制的高效运行。
详细方案精准整治
专项整治小组细致制定了周密的整改方案,并同步建立了“问题清单清零记录”。对于识别出的潜在风险,严格执行“整改措施——复查确认——归档存档”的闭环管理流程,以保障所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并得出清晰结论。
本方案对从初期排查到最终整改的全过程进行了详尽的覆盖,并建立了健全的监管体系。通过台账管理,问题能够被追溯和查询,有效提升了监管的精确性和严格性。此举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的稳定。
重点场所宣传普及
执法人员在农贸市场、商超、农村集市等关键场所,主动推广食品安全知识。他们采取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等多种手段,显著提升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了解程度。
在农贸市场中,工作人员正在向摊贩和消费者分发放宣传资料,资料中具体说明了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方法。这样的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也在社会上营造了浓厚的食品安全意识氛围,让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感到更加放心。
肉制品监管不放松
在肉类产品监管方面,执法部门对涉及的三家企业进行了全面审查,发现原料采购记录存在不完整等问题,并责令其迅速整改。此外,执法部门对二十多家农贸市场及夜市摊点实施了突击检查,对干牛肉等十五批次商品进行了抽样检测,并依法对三起涉嫌假冒的牦牛肉干案件进行了查处。
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企业或摊位存在瑕疵,执法人员将进行严格处置,力求无遗漏任何环节。比如,在某夜市摊位,执法人员迅速查获了假冒知名品牌的牦牛肉干,并对其进行了没收。
农村食品清查见成效
执法人员在乡村小卖部和校园周边地带开展了针对假冒伪劣食品的专项检查。他们重点对方便食品、乳制品等高风险商品进行了细致核查,处理了多起与“五无”及过期变质食品相关的案件。此外,他们还与公安部门携手,成功查获并扣押了大量假冒伪劣商品。
对景区内的特色商品店进行了“明确标价+源头追溯”的专项检查,对重量不符及已过保质期的20公斤肉制品进行了下架处理。这些措施有力地确保了乡村与景区的食品安全,尤其是对农村儿童及游客权益的维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后续计划持续整治
截至目前,专项行动已发现并移交了两条问题线索至县综合执法局处理。汶川县市场监管局在后续工作中,将严格遵循“四个最严”的要求,持续保持对问题的高压打击态势。
同步执行“回溯审查”策略,对存在问题的商家实施“复查及整改”,旨在防止问题再度发生。强化公安、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合力打击跨区域制假售假网络,保障民众食品安全不受侵害。在本次专项行动中,您觉得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