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被确立为国家战略地位,自那时起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在2018至2023年间,长三角在多个关键指标上均实现了显著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三省一市的不懈努力和紧密合作。同时,对于长三角未来的发展,已有明确规划,并引发了广泛的期待。
经济总量比重上升
过去六年间,长三角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从2018年至2023年,该区域在国内经济总量的比重由23.9%增至24.4%。今年前三季度,增速高达5.4%。这些数据凸显了长三角的发展潜力。同时,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区域合作与共同发展方面的积极措施已初见成效。此增长对全国经济的进步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并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科技创新进步显著
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实力稳步增强。张江与合肥的国家级科学中心合作创新活动频繁加深。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加速推进联合研发进程。首批12个创新联合体已成立。同时,在科技资源整合上,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汇集了超4.6万台(套)关键科研设备。创新券助力企业采购创新服务逾7000次,总金额达1.7亿元人民币。以上数据充分反映了该区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规模及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长三角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发展迅猛,高铁线路总里程突破7600公里,互联互通能力显著增强。这一进展大幅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加快了人员和物资的流动速度。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全国每十辆新能源汽车中,有四辆产自长三角。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也在加速,2023年新建的公共充电桩数量超过12万个,且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这种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对推动经济繁荣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长三角公共服务共享项目推进顺利,成效显著。政府服务领域,已有超过170项高频服务实现跨省“一网通办”。此举极大地方便了民众生活,居民无需频繁往返,有效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这一进展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彰显了服务民众的宗旨,成为一大重要成就。
一体化发展举措众多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推进速度不断提速,一系列具体措施陆续出台。在11月30日,上海成功举办了旨在加强区域一体化的座谈会,为未来规划提供了清晰的指导。现阶段,第三阶段的长三角一体化三年行动计划已经确立并启动,其中18个核心合作项目正在同步推进,另外还有10个一体化发展项目正在加速落实。同时,区域物流、市场融合、生态保护等领域的专项工作也同步展开。
未来发展规划明确
面向未来,长三角区域的发展目标已明确。沪苏浙皖四省市计划通过项目管理与清单制,深化国家战略的融合。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中列出的165项核心任务需逐一落实。同时,18项关键合作项目也将按计划推进。在跨区域科技与产业创新合作领域,将增强合作强度,以激发更多高品质科技成果的产生。同时,将编制“十五五”规划,旨在推动更多平台、项目和制度建设的创新突破,并持续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创新途径。在此背景下,人们不禁思考:在新的规划指导下,长三角能否在科技创新和区域一体化上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国提供优秀经验?诚挚邀请大家点赞、转发并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