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举办的活动因其独特性和重要性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活动不仅彰显了科研的吸引力,还向科学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具体而言,此次活动具备哪些显著特点?我们不妨共同深入探讨。
活动盛况
2025年,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研究所成功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公众科学日活动。活动以“以科学之问,启未来新程”为主题。浙江省“中学生英才计划”以及宁波市“科技新苗”培养计划的导师和学员代表,共计约800人,共同参与了这一盛事。现场气氛热烈,各种科普展示和交流环节接连不断,为参与者呈现了一场内容充实的科学盛会。
院士科普报告
在活动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柴之芳成功举办了备受瞩目的科普讲座。讲座以“从切尔诺贝利事故出发——核能:人类的益友”为主题。柴院士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背景出发,结合我国核电站建设的现状,向听众全面阐述了核能的特性、核事故的成因以及低剂量核辐射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其生动的讲解方式使得学员们对核能有了更为深刻和科学的理解。
英才计划汇报
在浙东地区,一场围绕“中学生英才计划”的会议已成功召开。宁波材料研究所在浙江省2024年度的“中学生英才计划”中占据关键位置,成为该计划下的8个培养机构之一。该研究所的8位科研人员肩负起指导职责,他们负责指导了45名学员。在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浙江省“中学生英才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发表了讲话。他激励学员们持续追求知识,敢于探索和实践,并不断提升自我。他期望学员们能为我国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和持续自强作出贡献。
学员学习分享
来自效实中学、慈溪中学、鄞州中学以及惠贞书院的四位学生代表进行了学习心得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惠贞书院的刘星宇同学提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广阔,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他表达了对未来深入探索更多技术领域的期望,并希望将研究成果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从而推动科研成果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在本次的分享会中,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相互之间实现了共同成长,同时,他们的科研热情也在这样的互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育人研讨交流
本次会议重点探讨了科学教育相关议题,并成功举办了一场以“大中小教育体系融合培养人才”为主题的专题论坛。论坛期间,宁波市内多所知名学校,如镇海中学等,其校长及科技副校长,以及“中学生英才计划”与“科技新苗”培养项目的导师代表们,均积极参与了此次会议。他们对“宁波模式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全链条中的创新举措”进行了细致探讨,并且,他们还就科学教育的提升提出了众多具有建设性的观点。
科技成果体验
宁波材料所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对外展示了多款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涵盖了具备重防腐特性的海洋涂料、碳基薄膜以及CVD金刚石等新型材料,还有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柔性布基电路。同时,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实验室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同样引起了众多学生的极大兴趣。这些创新成果使得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到前沿科技的独特吸引力,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科学领域的热情以及对探索的强烈愿望。
在本次活动中,大多数参与者普遍觉得,在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方面,还有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与讨论,通过留言的形式分享您的观点。此外,我们也期待您对这篇文章内容表示认可,并予以点赞和转发,以此表达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