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出台创新《措施》,多领域激发科技活力

科技成果的转化对区域创新和进步极为关键,襄阳最近发布的《措施》受到了广泛关注。该《措施》包含了一系列针对不同领域的创新举措,其中一些亮点尤为引人注目。

重点产业立项新机制

《措施》对汽车制造业、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磷化工产业等关键领域进行了针对性指导,设立了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以绩效提升为目标的立项组织架构。该架构旨在激发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强协作,协同打造创新联合体。以汽车制造业为参照,襄阳作为该领域的核心区域,企业间的协作以及与科研单位的配合,能够有效推动技术革新的速度,进而推动产业水平的提升,并增强该地区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

明确成果转化路径

为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措施》在三个维度上明确了具体的实施步骤。襄阳市正主动推进关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落实,针对那些已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却尚未实现转化的科技成果,以及虽已完成但尚未转化的国家级重要科技计划项目,采取了“股权投资”与“项目扶持”相结合的综合性策略。按照“一事一议”的规则,对个别项目实施最高可达1000万元的经济扶持,目的在于借助资金刺激,有效促进科研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成功转化。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措施》重点强化了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中的主导地位,首要任务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以及创新型企业的培养与拓展。该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并致力于建立国有企业研发资金投入的持续增长体系,将研发资金的投入与净利润相提并论,纳入到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体系之中。此举旨在激发企业投身科研的热情与信心,进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此外,该机构还着力推进创新型企业的培育机制优化,旨在推动各类创新企业的发展壮大。

创新平台升级奖励多

《措施》的目的是推动创新平台质量的提高,并针对近期获准的创新平台实施有差别的资金奖励政策。对于全国重点实验室(包括经过重组的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认定,每个单位将一次性获得1000万元的奖励;至于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每个单位则将一次性获得300万元的奖励。该地区实施的高额奖励措施预计将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涌入襄阳,这将有助于显著提升该区域科研创新所需的硬件设施水平。

平台绩效管理有激励

提高创新和创业平台的管理效率同样至关重要。在市科技局的绩效考核中表现出色的平台,每年将享受到最高可达10万元的资金支持。这一措施不仅有助于保障平台的运营效率,而且有助于形成积极的竞争环境。它促使各平台不断优化服务和管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和科研人员创造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

推动区域协同创新

襄阳地区聚集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些新兴科创企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且在创新成果转化领域展现出明显的优势。《措施》着力提升创新中心的辐射与引领作用,同时丰富了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相关举措。打造科技信息交流的桥梁、金融资本投资的新路径以及科技成果共享的系统,聚焦智能联网汽车、低空飞行经济等战略领域,共同发布应用场景清单,合力构建创新应用场景,促进区域创新资源的顺畅流动。

襄阳近期公布的《措施》内容广泛,涉及产业升级、成果转化、企业发展和平台建设等多个创新领域,旨在激发当地科技创新的活力。各位读者,你们如何看待这些创新举措对襄阳未来发展的潜在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