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该工程使用的盾构机已顺利穿越了江心洲的长江大堤。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彰显了工程的显著进展,还引发了广大市民的广泛关注和热切期待。

盾构机掘进现况

地铁 4 号线二期盾构机穿越江心洲长江大堤,开启 2200 米穿江之旅  第1张

盾构机已顺利推进至第75环,实现了150米的深度突破。这一成就的达成,归功于工程团队的辛勤努力。每一步的掘进都经过了众多复杂工序的细致考量。此次突破标志着工程正按照既定目标稳步向前。接下来,工程将面临2200米的穿江任务。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良好的开局为后续的工程推进注入了信心。自9月份启动以来,工程进度一直按照计划有序进行。

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盾构机掘进进展备受关注,这一进展与未来地铁建设进度密切相关。该过程的顺利进行依赖于严密的技术支持和监测体系,任何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对整个工程造成负面影响。

工程线路概况

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起点设在珍珠泉东站,线路途径浦乌路和定山大街。该线路总长度约为10公里,全程在地下运行,共设有6个车站,其中包含2个换乘站。线路将依次经过长江、潜洲、江心洲和夹江等地,最终到达一期工程的起始站龙江站。在规划层面,政府部门根据城市整体布局进行线路规划,这一举措有助于优化南京的交通网络。

工程规划范围广泛,涉及多个区域。其设计从起点到终点,旨在极大提升市民出行便捷性。此外,该规划与多个站点周边地区发展紧密相连,商业区和居民区都将受到该线路的积极影响。

过江大盾构隧道详情

该工程的核心部分是横跨长江的大盾构隧道,起始于建邺区江心洲的中间风井。该隧道段落需穿越多个关键地貌,最终在江北市民中心站实现对接,全长共计3062米。值得注意的是,盾构机在长江水面下方68.58米的位置进行挖掘作业,这一挖掘深度是目前长三角地区过江地铁隧道施工中的最深记录。

深度挖掘所面临的工程挑战十分显著,深度增加的同时,所承受的压力和不可预测的风险也随之显著增强。为此,工程团队必须采取多种技术手段,以应对水压、地质等多个领域的复杂问题。

盾构机基本信息

地铁 4 号线二期盾构机穿越江心洲长江大堤,开启 2200 米穿江之旅  第2张

“新征程号”盾构机属于泥水平衡盾构机类别。其开挖直径达到11.64米,总重量为2100吨,全长120米。该设备最为突出的技术亮点是采用了“同步注双液浆技术”,这是该技术在国内外江地铁隧道施工领域的首次应用。该技术能够有效控制管片上浮,不仅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还确保了成型隧道的质量。

我国地铁建设领域的技术创新在此次技术中得到了充分展现。盾构机所拥有的卓越数据处理能力,凸显了我国在大型工程设备制造技术上的显著提升。此外,这也表明了我国在过江地铁隧道建设技术上的掌握已达到较高水平。

安全保障措施

自盾构机于9月启动以来,每次掘进作业均至关重要。南京地铁在穿越长江大堤时,实施了多项措施以防止地面裂缝和地表沉降等潜在风险。为此,他们投入全力,首先全面整合了资源,并多次组织内外部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和模拟,不断优化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保障计划。施工期间,专家团队亲自现场指挥,管理人员则对大堤现状进行了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的巡视。

在地铁建设过程中,这些措施体现了其严格的作风。若风险发生,其后果将极其严重。为确保工程在安全的基础上顺利进行,必须采取全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工程的意义

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作为南京市第四条横跨长江的地铁线路,紧随3号线、10号线及宁和城际一期之后,将实现江北核心区与江南鼓楼区的互联互通。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后,将为市民开辟一条既新颖又便捷的跨江通道。届时,江北核心区的居民将能直接乘坐地铁抵达江南的多个区域,而江南的市民也将能轻松前往江北的生态自然景观区。

该措施对促进江南和江北地区一体化发展、激发江北经济增长和便利市民出行产生显著影响。该工程对南京市整体协同发展极为关键,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市民朋友们,请关注南京地铁4号线二期的工程进展。您最期待的是哪些方面能对您的生活带来改善?我们热切期待您的点赞、分享,并欢迎您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