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时分,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的东城派出所管辖范围内,一群身着红色背心的“护校安园志愿服务队”在校园周围忙碌,他们既传递着温馨,又引发了人们的感慨;在同一时间,街角的小茶馆里,民警邓某正与周边居民展开着融洽的对话。这些场景共同描绘出了该地区特有的宁静景象。近期,该派出所因在创新治理模式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成功赢得了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中集体显著成效的荣誉称号。
“护校安园”显温情
放学时段,江津区东城地区的学校门前,时常可见身着红色背心的“护校安园志愿服务队”。该队伍由东城派出所的警察及协警构成,无论风雨阴晴,他们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牵扶着学生的手,有条不紊地带领孩子们安全穿越马路。这一简单的手牵手行为,不仅为学生带来了显著的安全感,而且让家长们的内心感到极大的宽慰,从而在街头形成了一道温馨的风景。
社区闲聊促和谐
邓某民警频繁光顾街角的那家茶馆,与众多居民围坐一堂,共同讨论楼栋内最近发生的趣闻轶事。这些看似普通的闲谈,实际上却成为了民警洞察社情民意的有效途径。在与居民们的友好交流中,邓某积极收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快速识别并解决潜在的矛盾和问题,无形中化解了纷争,为社区营造了和谐与宁静的环境。
“主防警务”解难题
东城派出所负责的区域拥有众多商业店铺,人流量大,管理任务繁重,挑战众多。然而,该所的26名民警和36名辅警,以极为细致的工作态度,积极践行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并在实践中创新了“主防警务”的工作方法。今年1月,这一创新举措受到了广泛认可,荣获了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中的优秀集体荣誉。该模式使得民警能够卸下繁重的事务压力,从而将精力集中于公安的核心任务,此举显著提升了警务工作的效率和品质。
智治平台提效率
去年夏季,某住宅小区发生水管爆裂事件,导致居民之间产生争执。东城派出所接到报警后,迅速利用“141”智能治理平台,在短短五分钟内便安排住建部门和物业企业前往现场进行处理。在基层治理中心的监控大屏幕上,594路公安监控画面清晰呈现,同时与320路的“雪亮乡村”监控探头以及342家商户自行安装的摄像头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全天候的监控体系。该系统已成功对非警务类警情进行了自动化分类处理,这一创新功能显著提高了处警人员的满意度,满意度较以往增长了23个百分点,同时显著提高了纠纷处理的效率。
多元调解化矛盾
区域内老旧住宅比例较大,这促使涉及电梯安装的纠纷案件数量持续增加。东城派出所与街道相关部门保持紧密协作,携手城管、住建、法院等机构共同应对,同时特别邀请律师参与。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已成功解决180余起电梯安装纠纷,并完成了326部电梯的安装任务。该措施不仅满足了居民的现实需求,还推动了社区邻里关系的融洽,进而提升了居住环境的品质。
群防群控护安全
太和斋街区域,每隔数百米便可见到色彩鲜明的社区警务站分布。这些社区民警将大量工作重心放在社区服务上,他们不仅成立了“道畅义务巡逻队”、“街面联防队”和“防溺水志愿队”等多支队伍,还通过“平安城市守护联盟”微信小程序发布巡逻任务,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加入群防群控的行动中。自2023年起,已有四人因见义勇为荣获表彰,另有两人因长期行善获得认可,这些事迹促使社会各界纷纷加入其中,形成了踊跃参与的积极局面。
东城派出所设立了“半小时”学习机制,其目的是对治安状况进行细致剖析。同时,每月对表现优异的民警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公之于众。除此之外,该所推广了“三心”工作法和“梯步工作法”,这些方法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民警的工作体验,进而增强了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自2025年起,该区域九类街面警情的降幅已实现27.42%,刑事治安总警情降幅更是显著,达到62.02%。针对这一显著成效,请问您认为东城派出所的警务工作在哪些具体领域尚有提升空间?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同时,请不要忘记为本文点赞并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