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肥胖日即将到来,公众健康议题再次成为焦点。肥胖现象不仅影响体型,还与多种严重疾病密切相关。27日早上,长沙市中心医院举办了一场富有教育意义的科普讲座和义诊,旨在向公众揭示肥胖的深层奥秘。
肥胖定义与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指出,肥胖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范畴。尽管“肥胖”一词广为人知,但公众对其危害性的认识普遍不足。肥胖与多种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紧密相连,且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心血管、脑血管等并发症,对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数据显示,中国成人中,超重者占比约为34.3%,肥胖者占比约为16.4%,超过半数成人遭受超重或肥胖困扰。这些数据揭示了健康风险,超重者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两到三倍,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上升五倍,内脏脂肪过多易引发代谢综合征。
医院活动背景与目的
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于门诊大厅举行了科普讲座和义诊活动。该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肥胖问题的认知,并强化健康意识。正值世界肥胖日这一特殊时刻,医院召集了专业的医疗团队,向公众提供专业的健康咨询和解决方案。
邵挥戈教授,内分泌科主任,强调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向公众普及肥胖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的防治措施。他期望通过活动,提高公众对肥胖危害的认识,鼓励大家积极预防与治疗肥胖,优化生活习惯,从而提高健康水平。
判断肥胖的指标
王边博士在会上阐述了评估肥胖的两种标准。其中,体重指数(BMI)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手段,当BMI达到或超过24kg/m²时,被视为超重;若达到或超过28kg/m²,则被认定为肥胖。以身高1.7米的个体为例,体重一旦超过81kg,即属于肥胖范畴。此简便方法有助于人们初步了解自身的体重状况。
腰围尺寸亦具关键意义。男性腰围若达到或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若达到或超过85厘米,即表明内脏脂肪含量可能偏高。内脏脂肪含量过高与多种疾病风险上升相关。关注腰围尺寸有助于人们更准确地掌握体内脂肪分布状况,从而及时调整个人生活方式。
科学减重的认知
王边指出,治疗肥胖的正确方法在于转变观念。众多人对减肥存在误解,误以为迅速减轻体重即代表成功。实际上,科学的减肥应设定合理的小目标,即在3至6个月期间,将当前体重降低5%至15%。这样的目标更符合人体承受能力,对维持长期健康更为有利。
科学减重目标并非仅限于体重数字的降低,需全面考量身体各项指标的改变及整体健康状况。逐步进行的减重过程有利于保持身体的新陈代谢稳定,降低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并且有助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减重的三大原则
减重过程中,需严格遵循营养调整、运动方案、医疗协助三大准则。首先,营养调整是根本,通过科学饮食搭配,确保身体获取充足营养并控制热量摄取。具体来说,应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品的摄入,同时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品的摄入量。
运动方案至关重要,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消耗热量,提升体质。需依据个人健康状况与运动水平挑选适宜的运动方式,例如步行、奔跑、游泳等,并保持持续稳定的锻炼。医疗援助在关键时刻可提供专业咨询与指导,保障减重过程既安全又高效。
活动的意义与展望
本次活动中,公众获得了关于肥胖防治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措施。众多专家参与了讲座及义诊,为数以百计的市民提供了服务。参与者普遍感到受益匪浅,对肥胖有了新的理解,并掌握了改善生活习惯以预防及治疗肥胖的方法。
长沙市中心医院未来将持续举办各类公益项目,旨在提升公众的健康认知和修养水平。同时,期望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肥胖现象,主动采取措施,携手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关于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及管理体重,您有何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