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云南省楚雄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一则喜讯传遍。自2023年开始,楚雄彝族自治州实施的“四个一”基层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其成功经验还被选入云南省2024年第一批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先进典型。这一成就无疑为基层治理树立了新的标杆,并激发了人们对基层治理改善的期待。
一张清单明权责
基层治理中,“权小责大”问题长期困扰众多基层单位。楚雄州以创新思维应对,实施“一乡镇一清单”模式,推动乡镇明确责任、扩大权限、提升效能。他们建立了“事项动态调整机制”,精心构建了“法定职责+赋权事项”的乡镇权责清单体系。这一体系最显著的特点是满足基层需求,与地方发展紧密相连。据最新数据显示,楚雄州所有乡镇平均承担赋权事项135项,赋权承接率高达95.07%,这一具体数据充分证明了新模式的有效性。该模式使得基层权责更加明确,有助于基层工作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各地基层治理反馈显示,权责界限模糊常引发工作秩序紊乱与效率低下。楚雄州的成功模式能否在其他地区简单复制?这一问题引人深思。
一颗印章管审批
楚雄州为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大力构建服务网络。已在103个乡镇及1106个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站),实行“前台+后室”的快速办公模式,并推广一窗受理、并联审批。这些措施显著提升了办事效率,实现了基层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自2023年起,乡、村两级共受理办理案件达227.70万件。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该模式的强大效果。
众多地区中,民众常因琐事在众多部门间辗转奔波。楚雄州实施的一站式审批制度,其能否在更多地域得到采纳与推广,引人关注。
一支队伍管执法
楚雄州充分认识到乡镇执法面临的难题。各乡镇均设立由至少5人组成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并建立了县乡执法联动机制。该机制涵盖了信息互通、案件移交、执法协商以及争议解决等多个环节。通过这一机制,乡镇执法力量实现了从独立作战到协同作战的转变,确保了“可见即可控、可控即高效”。数据显示,自改革实施以来,楚雄州各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已开展执法宣传活动2735场以上,日常执法检查超过5016次,行政执法案件累计达610件以上。
在基层执法实践中,人员素质不一的问题仍然突出。楚雄州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执法队伍素质的持续提升?
一体协同强治理
楚雄州为解决基层“资源短缺”问题,设立了“综合执法、应急救援、基层治理”三位一体的协同工作机制。同时,该州还成立了规模不低于15人的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截至目前,楚雄州已招募1669名乡镇专兼职综合应急救援队员。在应对群众突发事件和灾情中,这些队伍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已处理超过2000起群众突发事件,应对848起灾情,出动人员7563人次、车辆752辆次,成功营救被困人员50名,构建了良好的安全治理体系。
面对突发状况,资源整合成为一大挑战。楚雄州在实现协同作战的过程中,具体是如何整合各方资源的?
由点到面全面推进
目前,“四个一”改革已由试点阶段转向全面推广,为解决基层治理中的众多难题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这种全面推广模式使得更多地区能够享受到这一创新模式的益处,进而推动楚雄州基层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在此过程中,各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显得尤为关键,确保这种协调与合作的高效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局部试点向全面推广的过程中常遭遇诸多挑战,楚雄州在这一过程中是否遭遇了困难?若遭遇了,又是如何解决的?
深化改革持续推进
楚雄州并未止步于现有成就,其愿景更为宏大。他们计划持续深化“四个一”改革,并优化乡镇的体制机制。在增强保障措施上,楚雄州正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倾斜,力求权责对等、审批流程简化、执法效率提升、治理细致化。此举旨在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并推进治理体系向现代化迈进。
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时常面临诸多新问题与矛盾。楚雄州正筹备如何解决这些潜在的新挑战。诚邀各位在评论区发表见解,并期待大家点赞及转发此文,以让更多人洞悉楚雄州在基层治理方面的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