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开启劳动课堂
近期,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的方旺小学,组织了520名学生,于清晨时分踏上了前往十里铺茶山的旅程。他们将课堂学习拓展至茶园,体验劳动的乐趣。茶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宁静,孩子们像快乐的小精灵一样在茶树间忙碌。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和劳动的价值。学生们穿着朴素的衣物,充满热情地开始了他们的采茶活动。
学校之所以选定此时间段举办活动,是因为这与茶叶的生长周期紧密相连。清明过后至谷雨之前,正是采摘茶叶的最佳时期,此时茶叶的品质最为上乘。方旺小学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将劳动课程设置在茶园,不仅让孩子们能够亲近自然,还能让他们深入掌握茶叶的相关知识,这无疑是将劳动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全流程体验制茶
儿童们投身于“小茶农”的角色,体验了制茶的全过程。他们在茶园中轻手轻脚地采摘嫩叶,精心挑选出最嫩的茶叶。在茶树间穿梭的他们,眼神中透露出浓厚的兴趣和专注。接着,这些嫩叶被运送至晾晒场,在阳光照耀下伸展。在孩子们的观察中,茶青的水分逐渐减少,为接下来的加工工序做好准备。
炒茶锅中青烟缭绕,孩子们聚在锅旁,注视着师傅演示炒茶技艺。他们中的一些人勇敢地动手实践,在师傅的引领下模仿着翻炒茶叶的动作。随着茶叶在锅中逐渐变色,并飘出诱人的茶香,孩子们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
品味茶汤聆听故事
劳动教育中心内,茶香弥漫。孩子们在亲手压制茶饼时,印上独特的标记,这些标记既是他们劳动成就的见证,也象征着他们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众人围坐,共同煮水泡茶,在享受劳动果实的同时,倾听着茶马古道的传奇。眼前仿佛浮现出那条古老的商道,以及背负茶叶的马匹。
孩子们从故事中了解到,茶叶沿着茶马古道从云南出发,拓展至更宽广的世界。他们认识到,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在茶香和故事的熏陶下,他们体验到了中华茶文化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五育融合育人理念
方旺小学秉持“让每一朵花绽放,让每一棵树成长”的教育理念,借助茶文化的实践活动,促进了五育的有机结合。劳动教育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制茶的辛劳,领悟到劳动的价值所在。在学习和了解茶叶知识及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宽,智力教育目标得以达成。
通过参与团队采茶和制茶活动,学生们的社交及协作技能得到提升,同时完成了德育教育目标。制茶过程中细致的操作训练了孩子们的肢体协调,实现了体育锻炼的目标。在茶艺创作和茶饼制作中,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感得到激发,从而促进了美育的进步。
深挖茶课教学价值
学校不仅注重劳动实践,还着力发掘“十里香茶”的教育内涵。他们编制了茶叶相关教材,将茶文化融入教学计划。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们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对茶叶的生长、采摘、加工及其历史文化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通过系统学习,孩子们对“十里香茶”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们不仅从书本知识过渡到实际操作,而且亲身体验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学校旨在通过这一教学途径,使学生们能够继承并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获得文化的滋养。
千年贡茶传承发展
十里香茶源自官渡区金马街道十里社区十里铺村,其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在明朝万历时期,该茶已被地方官员推荐为贡品。该茶在春、夏、秋三季均可采摘,加工后的茶叶带有细微的白毫,形态细嫩,泡出的茶汤呈青绿色且清澈明亮。
方旺小学积极推动,十里香茶在口感与品质上得以延续,其文化内涵亦在年轻一代中持续扩散与成长。众多学生因参与活动而爱上茶叶,对茶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您认为此类茶文化劳动教育对孩子们的发展有何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