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位于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樟木镇的第三初级中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呈现活力。近期,覃塘区着力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学生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得以健康成长。

特色模式打造

覃塘区依托“一课一廊一园一馆一主题”的“五个一”模式,打造了劳动教育的特色体系。樟木镇第三初级中学的劳动教育基地占地超过20亩,学生在此直接体验各类劳动活动。该特色模式为劳动教育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得学校能够更加有序地推进劳动教育进程。

“三化一体”探索

覃塘区贵港市正致力于探索“项目化、基地化、生活化”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并将此模式全面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该模式通过多元化途径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确保劳动教育在校园生活中得到全面渗透。此模式成功整合了各类资源,并在多个层面提高了学生的劳动素质。

资源保障支持

覃塘区拨付了专项资金,这些资金被用于课程设计、基地建设以及教师培训等多个方面。同时,该区还推动学校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从而为劳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持。在校园内部,也致力于改善劳动教育的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为劳动教育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课程体系构建

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安排,不仅设立了必要的课程,还构建了全面的课程体系。共开发了60多项清洁整理课程,以及超过50项特色课程,将“劳动光荣”的理念引入课堂。这些多元化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劳动场景中学习并得到成长。

基地全域覆盖

覃塘区提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确保每所学校都拥有基地。各校依据“一校一特色”的理念,培育校园劳动文化,并与五家当地企业共建校外实践点。此外,通过家庭劳动活动,实现了劳动教育空间的全面覆盖,使学生能够在各个场合体验劳动实践。

实际成效展现

覃塘区的学生日常中融入了劳动教育,校园内的劳动活动有助于学生养成劳动习惯。该区采用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并定期进行教学研究。至2024年4月,覃塘区劳动教育项目荣获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证表明,该模式使学生通过劳动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塑造良好品格。

广西贵港覃塘区:劳动教育如何让学生全面发展?揭秘‘五个一’特色模式  第1张

覃塘区已广泛推广劳动教育理念。探讨劳动教育如何继续革新与优化,请留言交流。同时,期待您的点赞与文章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