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举办了一场覆盖全国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优质课教学展示活动。该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受到了广泛关注。在活动中,云南的两所学校凭借其独具特色的课程,于国家级舞台上展现了卓越风采,为劳动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活动概况
在上海成功举行了一场针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高品质课程教学交流活动,该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600名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此次会议为各地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得不同地区的教育观念和成果得以相互碰撞与交流。该活动的核心目标在于提升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整体水平,并推动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
云南课程风采
陈建锋老师在云南师大附小开设的《掌中乾坤·普洱茶龙珠的传承之旅》课程,以及杨福全老师在云南大学附属中学主讲《布里生花:非遗扎染的劳动美学》课程,均作为云南省的杰出作品被展出。这两门课程通过将“劳动”、“文化”与“创新”三者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些教育实践不仅沿袭了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而且为劳动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课堂上的展示方式既创新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课程打磨历程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提供了专业指导,两个教学团队致力于追求卓越。云南师大附小团队深入普洱市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开展实地调研,经过超过40天的精心打磨,持续优化教学方案,致力于在课堂上传承普洱茶的传统技艺。云大附中团队展现出卓越表现,经过20余次研讨以及五轮教具的优化升级,成功为传统扎染技艺注入了新的生机。
专家高度评价
傅小芳,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的副理事长,对普洱茶龙珠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该课程贴近日常生活,洋溢着正能量,充满活力,创意十足,气势磅礴。辽宁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孙岩主任亦对扎染课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该课程立足于地方特色,充分展现了劳动教育课堂在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的努力。专家们的认可凸显了云南这两门课程取得的成就及其示范价值。
学校示范作用
昆明市劳动教育工作分站单位,包括云师大附小和云大附中,利用本次活动的机会,对云南省内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并成功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与劳动课程的有机结合。同时,它们还主动推动了劳动教育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培养了一支既精通传统技艺又擅长创新教学的教师队伍,充分体现了工作站的研究与示范引领作用。
活动深远影响
在本次展览中,云南的课程展示格外引人注目,这不仅凸显了云南中小学在劳动教育领域的显著成果,而且还为全国范围内的劳动教育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实践案例。这一举措促使更多地区对劳动教育的新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推动了劳动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从而对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您如何看待劳动教育与文化传承的融合对学生成长带来的重要影响?我们热切期待您的积极参与,发表您的看法。此外,请不要忽视对本文的点赞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