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落幕之际,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一份备受瞩目的春运报告。报告显示,其中多个关键数据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这一成果的取得,归功于周密制定的调度方案以及全方位、细致入微的保障工作。具体细节如下。
客运量创新高
2月22日,春运圆满落幕。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客运量突破2.17亿人次,创下了春运新纪录。在此期间,集团共开行23.6万列次列车,运行图执行率及准点率均达到100%和99.998%。这一成绩充分体现了成都地铁在春运期间的高效运行和稳健表现。
成都地铁乘客众多,列车频密行驶,这一特点显著反映了其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核心作用。该系统为众多市民的出行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同时在春运等关键时段确保了城市交通的顺畅运行。
枢纽运行情况
春节期间,成都地铁对客流变化做出了运力调整,并对车站客运管理进行了细致操作。同时,该公司对机场航班和铁路列车的运行安排进行了严密监控。在此期间,成都地铁枢纽站的总进站旅客量达到1108万人次,其中枢纽站所承担的出行任务比例高达57.43%。
成都东站地铁的进站人次达到532万,在所有枢纽站中排名第一。双流机场2航站楼的东站客运量增长了46.64%,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枢纽站之一。这些枢纽站的运营状态良好,极大地增强了旅客的换乘和出行便捷度。
客流特征分析
蓉城外来游客与本地居民在外出旅行的时间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票务数据显示,在乘坐飞机或高铁的旅客中,超过八成的外来游客在蓉城的停留或转乘时间未超过8天。而本地居民选择外出旅行超过9天的比例仅为三成。
外地游客更偏好短途旅行或将其作为过渡停留点,相比之下,本地居民的旅行时间普遍较长。这一区别明显展现了不同旅行群体在旅行时间上的重大差异,同时为成都地铁在规划未来运营策略时提供了重要参考。
区域客流趋势
区域分析显示,位于三环以外的站点,其客流量明显提升。具体分析,三环与绕城之间的客流量增长了4.34%,而绕城区域之外的客流量增长率为3.73%。在行政区域分布方面,5+1城区的客流量占据了整个区域客流量的71.06%。在这部分中,成华区、高新区、青羊区的站点客流量位居前三。
三环外的站点客流量呈现上升趋势,这一变化揭示了城市扩张的趋势,周边区域充满活力;此外,5+1城区成为客流集中地,突显了该区域经济和商业活动的活跃度。
商圈站点情况
成都市消费活力增强,导致市中心商业区客流量显著上升,其中站内进站人数已超过1165万人次。春熙路、交子公园、万象城商圈的站点人流量位居前三位。金融城站因举办灯光秀和哪吒IP塑像展览等活动,客流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78%。
成都市商业发展态势显著,轨道交通的顺畅运行大幅提升了商圈的人气。此外,特色活动的举办也有效地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激发了他们的购物热情。这一现象充分展现了轨道交通与商业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
景点站点表现
主要景点站接待游客数突破千万,达到1232万人次。其中,天府广场站、世纪城站和高升桥站位列前三,接待游客量最为突出。受“艺术游园会”新春活动的影响,东郊记忆站的游客量同比增长18.98%。
成都市各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显示出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极具吸引力。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使得游客能够便捷地游览各个景点。此外,特色活动的举办吸引了大量游客,提高了景点的知名度,同时也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资阳线在春运第一天接待了3.23万乘客,这一数字比春运初期增长了12.6%,位居增长排行榜首位。该线路的轨道交通同城一体化建设显著促进了资阳与成都之间的交流。以刘先生为例,他在春节期间便通过资阳线带领家人前往成都旅游。关于成都是否会因轨道交通的优化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公众的看法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