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陕西西安,一件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家银行与社区居委会达成了一项协议,然而,居民们对此毫不知情,更未获准许。令人费解的是,他们的个人养老金账户被擅自启用。这一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种真相?

居民意外发现被开户

2024年5月9日,西安市民郝予安偶然发现,他的账户新增了一个个人养老金账户。该账户由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太华北路支行批量建立。这一变化让郝予安感到非常惊讶。在日常活动中,他突然意识到账户的变动,而他之前并未进行过开设此类账户的相关操作。

西安居民不知情被开通养老金账户!银行批量开卡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  第1张

郝予安表示,经银行客服确认,该账户源自工行太华北路支行。这一账户的意外出现,既让郝予安感到困惑,也引发了他对个人信息的忧虑。

举报调查意见书情况

西安居民不知情被开通养老金账户!银行批量开卡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  第2张

2022年10月28日,郝予安在工行西安沣东分行开设了个人的结算账户,并提交了身份信息。12月10日,他提交了《陕西银行保险违法行为举报调查意见书》。据调查,该账户的开户过程似乎与郝予安提供的信息有关。尽管如此,郝予安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损害。他指控银行未经其同意,擅自使用其个人信息开户,认为此行为不妥。

西安居民不知情被开通养老金账户!银行批量开卡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  第3张

银行称未侵权依据

西安居民不知情被开通养老金账户!银行批量开卡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  第4张

用中国工商银行太华路支行发布的信息显示,在郝予安开设账户时,他签订了《中国工商银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协议(2022年版)》。根据此协议,郝予安的621xxxxxxxxx二类账户内增设了一个尾号为4xxx的养老金体验账户。此操作并未损害郝予安的合法权益。此外,银行回应称,根据郝予安的要求,已暂停了该养老金账户的体验服务。银行方面坚信,其操作完全符合协议规定,未构成侵权。

协议书签订详情

2023年3月23日,工行太华路支行与启航馨苑柏梁社区居委会达成《批量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协议书》。通常情况下,此类协议签订后,开户环节需严格遵循既定规定。协议中规定,居委会在提供开户申请人信息时,需征得申请人明确同意。然而,在本事件中,似乎未充分执行此规定,致使部分居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账户已被开设。

信息获取未告知

西安居民不知情被开通养老金账户!银行批量开卡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  第5张

2024年5月9日,郝予安意外地发现,其银行账户被擅自开设。他随即向银行询问个人信息获取的途径,却未获得确切答复。这一发现加剧了郝予安对个人隐私安全的忧虑,他对于个人信息如何被银行获取并用于开户感到疑惑。由于银行未能明确说明信息获取的具体手段,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法院审理结果

西安未央区法院指出,银行在代他人开设个人账户时,必须验证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的有效证件以及合法授权证明。考虑到被告已关闭相关养老金账户,原告提出的停止侵权和销毁身份信息的诉讼请求,法院将不予采纳。尽管账户已被注销,但此事件所暴露的问题仍需我们进一步探讨。

此事凸显了加强个人信息及权益保护的重要性。未经授权擅自开设账户,个人合法权益的维护面临挑战。我们期待网友广泛参与,点赞并分享,同时就这一问题在评论区展开深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