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各高校、科研和医疗单位等科研实体技术合同交易额显著提升,总额超过180亿元人民币,年增幅达26.6%。这一数据彰显了上海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领域的强劲发展趋势,并标志着科技创新转化工作迈入新阶段。
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
成果转化对经济与社会进步至关重要,具有重大战略价值。上海市在该领域硕果累累,既提升了科研机构的经济效益,又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创新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不止于专利授权,还包括师生创新创业等多重领域,拓宽了科研人员的发展空间。
医疗卫生机构成果转化的突破
2023年,上海医疗卫生领域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上取得显著突破,合同额猛增至17.18亿元,同比增长77.5%。该成果得益于对制度创新及实践探索的持续投入。通过改进成果转化服务与决策流程,以及建立校内项目主动挖掘机制,该体系为科研人员打造了更高效的成果转化环境。
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
2023年11月起,上海推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试点项目。迄今为止,39家单位,包括39所高等教育机构、科研所及医疗机构,已参与该试点,相关单位共创或推进了98项授权成果,资金转化总额达到8.7亿元人民币。试点项目成果斐然,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力,同时为科研机构的正规化改革提供了路径。
破解“不能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
科技成果转化遭遇“转化难度大、抵触转化、不熟悉转化”等普遍问题。上海市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成功破解了这些问题。其主要策略涵盖:促进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系统进行改革,加强转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建立校内项目主动挖掘机制,为科研人员搭建了更加便捷的转化渠道。
构建成果转化中国资单列管理新模式
上海市采纳了独立的国有资本管理体系,研究期间将职务性科技成果排除在无形资产之外,开发期间则根据账面价值计账。该制度在成果转化后提升了国资监管的效能,既保障了院校权益,亦助力企业加速发展。
科技成果所有权的新探索
上海交通大学在科技成果产权管理上实施非持股模式,收益于创业成果达成后分配,此策略显著减轻了学校的财政压力,同时增强了科研人员的创业自主权。上海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廖玉清强调,该校已连续发布并实施多项政策文件,旨在促进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
未来展望与政策支持
2015年,我国颁布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上海市据此制定了《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并于2017年正式实施。该市已顺利完成2017至2021年两阶段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年行动计划。近期,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4—2027年)》,重申了科技成果供给、需求、服务及支持平台的重要性,为高效转化奠定了基础。
上海在成果转化领域的卓越表现,不仅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亦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能。面向未来,上海将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革新,引领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迈上新台阶。
上海市在科技转化方面取得的成就,对其他地区具备何种参考价值?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并点赞及转发本文,以帮助更多人了解上海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