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热潮
近期,位于杭州拱墅区体育场路356号的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吸引了众多年轻顾客前来。众多人特地从上海、北京等地远道而来。据悉,自2025年5月1日起,杭州将彻底停止电报业务。届时,全国范围内仅剩北京仍提供此项服务。这项拥有近200年历史的通讯方式即将淡出历史舞台。
这些年轻人跨越千山万水,专程前来,目的仅在于电报服务终止之前,留下他们最后的印记。在狭小的营业厅中,汇集了众多从四面八方前来体验电报服务的人们。
上海来客
小孟,一位90后女性,于昨日清晨乘坐高铁抵达杭州。抵达后,她来到营业厅二楼,站在电报营业室外,细致地展开电报纸,逐字推敲着内容。电报按字计费,每字一毛四,这一价格已维持数十年不变,且仅接受现金支付。为此,小孟事先已备好零钱。
小孟在上海未能成功发送或接收电报,得知杭州亦将面临同样困境,于是急忙向杭州的朋友发送了六封电报。收到电报的朋友需将电报以平信形式寄回上海。尽管小孟未曾目睹爷爷和父亲使用过的电报,但她对电报怀有深厚的情感。她还特意给自己发送了一条电报,内容为“提升无线电技能,捍卫国家安宁”。
00后行动
小赵,一位00后大学生,清晨便从上海出发前往杭州。他指出,国内能接收和发送电报的场所寥寥无几,因此他请求在北京的同学协助接收电报,并约定等同学回家时转交。小赵所发电报的内容简洁明了,仅是“有急事请速回微信”。
他认为使用电报这一古老且速度较慢的通讯手段来记录时代变迁颇具价值。他打算向成都的家人发送电报,然而遗憾的是,成都的电报服务已经停办,而杭州的电报业务也即将落幕,他感到这一历史悠久的通讯工具似乎正逐渐走向消亡。
业务飙升
黄老师负责在营业厅收取电报,其两鬓已显斑白。据其所述,每日大约接收约200份待发送的电报。发送者中,众多是从上海乘坐高铁、或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年轻人,其中以大学生为主,偶尔亦会有老年市民参与。
该年轻女工作人员协助时回忆,她初入职场便目睹了电报业务的繁忙场景。当时,“母亲病重速归”“生日快乐”等简短电报,虽字数不多,却蕴含着难以言表的情感。昔日发送一封电报成本高昂,而今每字仅需0.14元,甚至不及快递费用。
珍贵遗物
杭州营业厅内,最后一台电报机主机静默地矗立,其侧畔摆放着发件用的电报柜,以及一本载有4000余个中文编码的标准电码手册。这些物品共同见证了电报业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变迁。
电报业务曾覆盖全国,现正逐步淡出公众视线,仅少数城市仍在使用,这些电报设施成为历史遗存中的宝贵见证。
时代终结
消息一经公布,众多年轻人群涌向武林广场的电信服务点进行登记,当日发报数量急剧攀升至200份以上。武林广场电信营业厅,曾承载着重要通信职能的场所,在杭州即将结束其历史使命。
电报,一种历史悠久的通信手段,自诞生以来已走过近两个世纪。它曾盛极一时,如今却面临业务终止的命运,杭州的停运标志着其历史的终结。你是否对这种通信方式有所留恋?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同时,请不要忘记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