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工业产品检验与计量检定中心志愿者团队深入安宁社区的行动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活动将科技创新与民生计量技术有效融合,为市场公平交易提供了新的保障机制。此举无疑是计量领域一项备受期待的便民创新实践。
积极响应为民服务号召
市工业产品检验与计量检定中心志愿服务队持续响应国家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号召。近期,他们紧密围绕市局推出的十项便民服务措施,深入研究如何为民众提供切实的计量便利。例如,他们关注到电子秤的准确性是民众普遍关心却难以自我检测的问题,因而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最终,他们推动了“手机变砝码,计量惠民生”公益活动的实施。此举不仅契合国家在市场监管等领域的政策导向,也展现了志愿服务队的社会责任感。
在政策融合的推进中,他们持续展开内部讨论并对方案进行精进。这一举措充分展现了中心在践行便民服务理念上的坚定意志,政策出发点为民众在日常生活计量问题中捍卫自身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颖的计量方式
“‘手机变砝码,计量惠民生’活动的核心要素在于将智能手机这一设备转变为计量测试的‘砝码’。这种做法独具创新性。”
操作细节为,中心的技术人员使用合格的电子秤对消费者手机的重量进行测量,随后打印出带有重量信息的“标准码”,并将其粘贴于手机上。购物时,消费者可通过手机来检测电子秤的准确性。这一创新举措极大地提高了便利性。以小型社区市场为例,以往消费者往往只能依赖主观感觉来判断电子秤的准确性,而现在,通过这一方法,他们可以迅速验证。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一天之内可能多次购物,每次购物都可能接触到电子秤,这一新方法显著增强了他们在购物过程中的公平性体验。
此举同样赢得了众多社区居民的广泛赞同,他们纷纷主动加入活动,致力于促进市场交易的公平性,这一现象亦显现出公众对新型计量方法的强烈需求和高度接纳。
活动的精心筹备
为确保“手机变砝码”活动的顺利实施,相关部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细致的筹备工作。
中心对整体规划与执行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指派专人负责。该团队积极与设备制造商进行交流,成功引入了包括设备打印共享系统在内的配套设备。以设备制造商为例,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共同探讨如何在打印标签纸方面进行创新,并共同攻克了技术难关。
中心特别设计了专用的标签打印纸,并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模式,有效解决了手机重量标识易损的问题。例如,在前期测试中,我们发现,若使用常规打印方式,手机标签纸在多次使用后会出现磨损和数据模糊的现象。而采用新技术后,这一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无论是设备引进还是标签纸设计,都体现了中心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活动的努力和决心。
线上线下结合推广
活动的推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在实体领域,活动中心积极走进商场、社区以及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交易活跃的区域,大力推广各项活动。以安宁社区为代表的典型城市社区,居民众多,消费场景丰富,志愿者团队在此开展活动,能直接与众多消费者互动。网络方面,借助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新兴媒体平台以及传统媒体渠道,广泛进行宣传推广。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宣传信息在鲁中晨报、今日开发区等传统媒体发布后,覆盖人数超过数万,同时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推送也获得了较高的点击量。
多渠道宣传模式显著提升了活动的知名度,并有效促进了民众的参与热情。此举让无论是近邻还是远方的居民,均能了解到这一有利于自身权益的优质活动。
探索便民服务模式创新
中心积极配合市市场监管局探索科技赋能的新型便民服务模式。
他们汇聚了手机砝码、投诉举报、计量科普等多个功能模块,精心打造了“东营掌上砝码”小程序。该程序操作简便,用户只需在微信中搜索即可轻松找到并使用。根据已使用用户的反馈,他们普遍认为,这款小程序在满足用户了解计量知识、投诉举报计量问题以及通过手机砝码维护购物权益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综合优势。
这种创新服务模式标志着传统计量检测技术向电子化和便民化迈出了重要步伐,极大地丰富了民众的计量服务体验。
活动效果初现
根据现有情况分析,“手机变砝码,计量惠民生”这一活动已初见成效。
消费者在掌握新维权手段后,其维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明显提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交易时主动利用手机对电子秤进行检测。例如,在某社区的小型超市,收银员观察到许多顾客正使用手机核对电子秤显示的重量,这一现象使得购物过程更加公正。
市场交易因透明度和公平性的提升而受到推动。在消费领域,消费者使用手机检测电子秤的准确性,实际上是对诚信交易的监督。这种行为促使商家更加注重计量的精确性,进而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消费市场。您所在社区是否已开展此类计量便民活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相关信息。同时,我们也期待您点赞和转发,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这项利民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