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微山湖畔,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了2024年度首次京外新闻发布会。此次会议在检察领域具有显著意义。在会上,最高检发布了第五十四批指导性案例,并对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受损的公益诉讼进展进行了通报。这些信息的公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南四湖的基本情况

最高检京外首场新闻发布会为何选在微山湖?背后原因曝光  第1张

南四湖坐落于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的交汇处,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其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环境影响广泛。这一区域的生态状况与周边居民的生活紧密相连,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涉及多个省份的边界,治理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协调难题。各地区在发展需求和治理手段上可能存在分歧。因此,制定一个跨区域、跨部门的综合治理方案显得尤为迫切。

南四湖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众多生物在此地繁衍,众多产业与之紧密相连。因此,保护其生态环境显得极为重要。

案件立案背景

2020年8月,南四湖流域多段水域水质降至IV类至劣V类,环境状况极度恶化。生态环境部提出建议,最高人民检察院随后依法启动了针对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损害的公益诉讼程序。该决定是基于当前环境状况的恶化,并出于保护南四湖生态环境的紧迫需求。

南四湖的水质已逼近生态临界点,对湖泊的生态功能,如水源保护和气候调节等,造成了极大威胁。面对这一紧急状况,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介入显得至关重要,为南四湖的治理带来了新的转机,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办案模式及意义

南四湖专案与万峰湖专案有相似之处,均涉及跨区域流域生态治理的公益诉讼。此案中,最高人民检察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包括统一职责履行、团队化案件处理、异地管辖立案以及公开听证。这些创新机制有效地破解了跨区域流域生态治理的难题。

最高检京外首场新闻发布会为何选在微山湖?背后原因曝光  第2张

我国检察机关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中国方案”,在跨区域流域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方案的成功应用,不仅为其他地区和案例提供了借鉴,还有助于统一治理标准,提高治理效率,从而加快我国跨区域生态治理的进程。

水质改善的数据体现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对南四湖流域的水体进行了对比研究,分别选取了2020年10月和2021年10月两个时间点。研究采用了相同区域的监测点、相同时相以及相同的卫星遥感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治理,水质显著提升,污染程度大幅减少。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2年的监测数据,南四湖流域国控断面的水质优良比例历史性地达到了100%。

这些数据确切地证实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此次公益诉讼及相应治理行动中的实际成效。数据向公众展示了通过法律手段在生态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果。这使公众得以亲眼见证法律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公众对公益诉讼在环保领域重要性的理解。

全国公益诉讼案件情况

自2017年7月至2024年9月,我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公益诉讼案件105万件。其中,涉及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案件达到52.6万件,占总案件数的一半以上。这一统计数据显著反映了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领域的活跃度和积极作用。

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公益诉讼案件中,其占比已超过半数。这一比例的显著提升,反映出当前社会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强烈需求。检察机关在这一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审理大量公益诉讼案件,有效推动了众多受损生态环境的妥善处理与修复工作。

国际赞誉情况

11月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法律司司长帕特丽莎女士访问了最高检。观看完南四湖案的短视频后,她对检察机关在环境治理方面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赞扬。帕特丽莎女士还表示,她将致力于将中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和经验推广至其他国家。这一行动充分展现了中国检察系统在生态治理方面的实践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我国在生态公益诉讼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模式为全球各国应对生态挑战提供了借鉴。同时,这也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生态治理中的地位。关于我国生态检察公益诉讼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有哪些优化措施能更好地发挥国际示范作用?期待您的宝贵意见,欢迎积极留言、点赞并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