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身份开启善缘

4月28日,在安徽省立医院,淮南张扬帆成功捐献231毫升造血干细胞。张扬帆是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他是淮南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张扬帆与红十字结缘超20年。他报道过红十字会多项工作。这为他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报道埋下伏笔。

10余年前,因一次偶然工作安排,他开始参与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报道。此后,他用镜头记录了约60期相关新闻。每次采访都震撼他心灵。每次采访也让他对这份工作认识更深刻。

从造血干细胞捐献新闻记录者到参与者,他经历了什么?  第1张

采访触动内心渴望

长期采访报道时,张扬帆见证淮南众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故事。这些捐献者是普通人,他们义无反顾克服困难,捐献“生命种子”挽救陌生患者生命,其感人行为令张扬帆深受触动。每次拍摄,镜头都饱含感情。同时,张扬帆见证淮南宣传动员志愿者故事。这些志愿者是普通人,他们义无反顾克服困难,积极宣传动员,此行为令张扬帆深受触动每次拍摄时,镜头都饱含感情。

正是这些真实事例。促使他萌生参与捐献的想法。其目的是挽救他人生命。他很清楚。自己不应仅是记录者。还应成为爱心传递者。

日常宣传积极担当

张扬帆平日里除做好报道工作外,还主动承担宣传动员任务。他常向身边人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他用亲眼所见的真实事例打消大家顾虑。他耐心消除大家对捐献的误识。他希望更多人了解这项工作。他希望更多人参与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在他看来,宣传工作就像播撒爱心的种子。每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希望。每次进行宣传,都是在为拯救生命贡献力量。他一直乐此不疲地坚持着。

被感染留下样本

2020年8月,张扬帆去到淮南龙湖路地下商业街献血屋。他采访了大学生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参与暑期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工作。当时天气炎热。志愿者们不惧高温。他们向行人耐心宣传。这一场景深深感染了张扬帆。

采访结束,他放下摄像机。随后卷起袖子去献血。又留取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留下宝贵生命种子。当时他或许没料到,这份样本未来会发挥重要作用。

接到通知积极配合

真的轮到自己了

在随后开展的高分辨率配型采样工作里,只要工作人员打个电话,他就积极配合。在随后进行的体检等一系列捐献前准备工作中,只要工作人员打个电话,他也积极配合。他明白,这是拯救生命的契机。他清楚,不能有丝毫耽搁。

成功捐献传递爱心

4月28日,地点在安徽省立医院。张扬帆成功完成捐献。此次采集过程持续了4个多小时。他曾经是报道别人善举的记者。现在他自己成了爱心传递者,内心很平静。他表示,因为熟悉流程。并且等了很多年。所以终于接过了生命“接力棒”。

他实施了这般善举。此善举给陌生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这一善举还鼓舞更多人投身造血干细胞捐献。张扬帆有如此事迹。你被其打动了吗。你有参与捐献的念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