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结缘志愿
4月23日,合肥新增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该志愿者名为李春园,身高达1米85,眼镜下流露出浓厚的书卷气。他目前是该校研二学生。这是合肥市第137位加入捐献行列的志愿者。2019年,他还在大学期间,在无偿献血车上偶遇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资料。资料中传达的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的信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未经深思熟虑,他便留下了样本,成为了一名渴望为他人带来希望的志愿者。
初配成功坚定
李春园在合肥一所高校深造期间,接到市红十字会来电,此举打破了他的平静生活。来电人员告知他,他与一名患者初步匹配成功。起初,李春园对此感到不解,但很快意识到自己有必要伸出援手。他迅速作出回应,表示愿意捐献。不过,对于捐献的具体步骤,李春园并不了解,因此他向工作人员进行了详细咨询,并在网络上进行了深入的查找。经过深入了解,他确认捐献行为不会影响其健康,并且能够拯救患者生命,这一认识进一步强化了他捐献的意愿。
体检插曲有惊
李春园原本对自身健康状况持有信心,然而体检时却遭遇了意外情况。体检结果指示需进行进一步检查,这引起了他的焦虑,担心复查结果会对患者的救治产生不利影响。他立即安排了复查,幸运的是,复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捐献计划得以继续进行。尽管这次经历短暂且令他感到不安,但也增强了他对最终能帮助患者的期待。
协调学业捐献
李春园在确定采集时间后,面临了学业与捐献之间的协调挑战。作为二年级研究生,他正忙于论文撰写。尽管如此,他果断调整了个人时间表,以确保能够顺利完成捐献。抵达医院时,他随身携带了笔记本电脑,打算在医院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在他心中,挽救生命的重要性远胜于个人学业进度。
心态乐观助人
李春园对患者的身份并无探究之意,他更关心的是患者是否需要援助。无论患者身份如何,只要他们有需求,李春园都会立即伸出援手。在捐献过程中,注射动员剂时他略有不适,但每当想到远方等待救治的患者,他内心便充满力量,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
爱心传递曙光
4月23日,安徽省立医院采集室完成了21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这份混悬液满含着美好的祝愿与期待,已被迅速送往患者所在医院。这一行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李春园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李春园的善举是否引起了你的共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同时,请记得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