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在积极协调下,促使外卖配送员与电动车骑行者之间的纠纷通过“检调对接”程序达成和解。在这一过程中,调解环节遭遇了诸多曲折,而这一案例对后续类似案件的解决方式产生了显著示范效应,其具体过程和影响值得深入分析。
冲突缘起
2024年11月14日,深圳发生一交通事故,涉及外卖员王某与电动车骑手林某。王某送餐途中与林某发生追尾。起初,事故性质为一般交通事故。但随后,双方争执升级为肢体冲突。林某头部和面部受伤,经鉴定为轻伤。事件发生后,王某被警方刑事拘留。此事件导致两家陷入刑事纠纷。这起平常的交通意外,就这样演变成了一场严重的冲突事件。
王某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持者,此次事件导致其失去了工作,家庭的经济收入遭受了中断。林某则因受伤而承受了身心双重痛苦。这场意外发生的冲突,让两个家庭的生活秩序受到了严重扰乱,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矛盾和困境。
和解受阻
春节期间,张某多次携带礼物前往林家,意图化解矛盾。遗憾的是,由于赔偿金额的分歧和林家对王某家的不满,和解变得异常艰难。尽管沟通多次,但双方均未能达成一致,关系恶化至极。张某满怀期待出发,却总是带着失望返回,两家之间的纠纷似乎愈发难以调和。
张某每次离开林某家时面露无奈,林某家属则表露出强烈的不满。这种情绪的叠加让纠纷的解决变得极为困难,和解的可能性暂时被阻断。
机制启动
2025年2月5日,转机出现。张某清晨来到龙岗区检察院的12309检察服务中心,寻求帮助。检察官全面了解了案件情况,迅速启动了“检调对接”程序,案件随即被转至调解工作室。随后,一个由检察官和调解员组成的专项小组成立,他们致力于解决这起棘手的案件,寻找和解途径。
工作专班向王某家属提供法律说明,强调赔偿行为对王某刑罚可能产生的积极效果;此外,他们与社区工作者携手,努力稳定林某家属的情绪,目的在于逐步减少双方的冲突,为后续调解工作奠定稳固基础。
首次调解遇阻
2月12日,检察官组织了双方家属的首次调解会。在会上,调解员对林某的医疗费用进行了详细核对。原本以为这能明确赔偿金额,但双方在赔偿金额上仍有较大分歧。调解工作一度受阻,现场气氛变得非常紧张。双方家属各执一词,互不妥协,和解的希望再次变得模糊。
检察官和调解员在紧张的氛围中相遇,他们深知调解工作的重要性,若选择放弃,两家可能将长期深陷纠纷。鉴于此,他们决定采取更为耐心的方式,进行沟通和指导。
达成和解
检察官和调解员不懈努力,持续用耐心引导双方对话。在持续沟通中,双方关系逐渐好转,相互理解加深,并就共同观点达成一致。双方当事人也表达了调整赔偿要求的意愿。截至2月17日,这一值得纪念的日子,双方顺利实现和解,现场握手言和,王某得到了林某的宽恕。
在10天后,龙岗区检察院依法对王某作出不起诉决定。王某恢复自由,两家人也摆脱了纷争,生活似乎正逐步恢复平静。
机制成效
自2024年11月起,龙岗区检察院采纳了“检调对接”机制。该机制已协助解决两起刑案争议,并正处理四起案件。通过融合司法指导、人民调解与检察监督,该机制有效提前了矛盾化解的节点。这一措施不仅维护了受害者的正当权益,也为类似王某的轻微违法者开辟了回归社会的道路,达成了法律、道德与情感的协调一致。
您如何评价“检调对接”机制在案件处理中的潜在作用?我们期待您的见解分享。此外,也请您给予文章点赞和支持,并积极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