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配送员在寻求生计的同时,即便面临时间紧迫的挑战,却也因频繁接单而可能遭遇安全风险。美团的疲劳预防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话题不仅关乎骑手的安全,还涉及他们的收入等多个方面。
防疲劳机制启动背景
外卖服务领域迅速发展,配送人员众多。在山东滕州市的善国路,外卖配送员的忙碌身影比比皆是。据澎湃新闻报道,美团于12月30日公布,其骑手防疲劳策略已在众多城市启动。先前,网络上有关骑手因超负荷工作可能被强制休息的信息广泛传播,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美团对此作出回应,确认了这些措施的实施。
设立此机制具有合理性。此前,各地频发骑手因过度劳累引发的事故和其他问题。为了保障骑手安全,美团公司正逐步推行疲劳管理措施。
防疲劳机制具体内容
骑手收到系统通知,若连续配送时长逾8小时,系统将激活提醒功能,并每过一小时发送一次提醒。配送时长一旦达到12小时,系统将自动终止骑手的配送工作。此规定表述清晰,便于理解。
美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试点地区,绝大多数配送员,即99.82%的配送员在执行任务时未遭遇阻碍。仅有0.18%的配送员触发了休息条款。这一比例揭示了该机制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外卖配送服务的影响极小。同时,这一数据也为平台提供了充足的信息,以便对机制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调整。
防疲劳机制试点过程
美团在四川、广西、浙江等区域先行实施疲劳防控策略。自本年度第二季度以来,华东区域已多次进行小规模试点并不断优化。11月12日,浙江湖州市与丽水市启动了新的试点项目。至12月10日,试点项目覆盖范围已覆盖整个浙江省。12月17日,试点项目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华东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和福建四省市。
试点阶段,四个省市骑手平均每日完成订单耗时约5至6小时。这一数据表明,试点区域的骑手工作时间相对合理。此外,该数据也为该机制在全国推广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恳谈会情况
12月22日,在北京,美团举办了关于“骑手疲劳管理”的专题会议。此次会议吸引了众多骑手、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士的参与。与会者基于试点项目经验,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现场,一线骑手代表们积极交流,各抒己见。
在恳谈会上,注意到骑手们更加关注的是收入而非工作时间。他们希望在休息时也能接到订单以增加收入。此外,他们选择去外地大城市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
骑手对机制的担忧
骑手们对于疲劳预防措施可能影响收入表示担忧。尽管他们每月享有四天的休息日,但他们仍希望在休息期间通过接单来增加收入。
骑手们普遍不愿停下工作,主要担心休息会导致收入减少。对他们来说,哪怕每天能多赚一点,哪怕只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也比放弃工作去休息更有吸引力。所以,他们希望现有的制度不会切断他们谋生的手段。
平台已有相关探索
美团在其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中指出,已在部分城市对骑手疲劳管理措施进行了试点优化。当监测到骑手工作时长超过规定时,系统会先发出休息提醒。若骑手未响应,系统将最终强制其停止工作并安排休息。此举体现了平台正逐步加强对骑手工作时间的合理和安全管控,同时也显示了平台对社会责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