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外卖配送员权益保护议题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一位名叫伍某的外卖众包骑手遭遇了保险理赔的困扰,这一事件不仅触及了骑手的权益问题,同时也揭示了新兴就业形式在保障体系方面存在的某些矛盾。

伍某的投保情况

外卖平台为众包骑手提供意外险投保选项,每次接单仅需支付2.5元,费用由骑手自行承担。伍某也加入了这一保障计划。若骑手不幸遭遇意外伤害,该保单可提供高额保障,例如最高可达60万的赔偿,以及5万元的意外医疗金。此举体现了外卖平台对骑手安全的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为骑手提供了安全保障。然而,保单中的特别条款可能为后续事件埋下了风险隐患。

外卖骑手发生交通事故,平台意外险却不赔?真相令人  第1张

伍某受伤与社保赔付

伍某不幸遭受伤害,依据相关政策规定,社保机构依据《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办法》对其职业伤害保障待遇进行了核定,并向其发放了8.4万元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此举体现了国家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的执行,确保了该群体在遭受伤害后能够获得基本的经济补偿。然而,此事过后,伍某的保险赔付问题引发了诸多争议。

保险公司拒赔

伍某在申请保险公司赔付意外伤残及医疗保险金共计18万余元时遭到拒绝。保险公司依据保单中的特别条款指出,伍某的情形属于职业伤害,且已从社保部门获得赔偿,因此不再承担赔付义务。尽管保险公司的操作看似符合合同条款,但此举却使伍某陷入困境,感到无助。

伍某上诉维权

事件中,伍某因自身权益受损而将保险公司告上法庭。他坚信,自己已投保商业意外险,理应获得赔偿,社保赔付不应成为保险公司拒绝赔偿的借口。此举动充分体现了伍某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的坚定决心,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事件结果的广泛关注与期待。

法院终审判决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二审中作出裁决。法院强调,伍某虽参与了职业伤害保障并购买了商业保险,但这并不能成为保险公司免责的依据。尽管存在特殊条款,但由于保险公司未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的义务,这些条款对伍某不产生效力。此外,涉案的免责条款有损劳动者权益,违背了公平原则,也不符合保障制度的初衷。因此,法院判决保险公司应按照合同规定,赔偿伍某18万余元。此判决不仅保障了伍某的合法权益,也为类似案件提供了示范。

法官说法及提醒

网约配送员等新兴就业群体规模显著扩大。自2022年7月份起,国家在广东等七个省份开展试点,旨在保障这些劳动者的权益,扩大保障覆盖面,缓解从业者所承受的压力。法官指出,职业伤害保障与商业保险并不矛盾,劳动者在遭受伤害时有权同时申请这两种保险的赔偿。这一提醒提示从业者需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让公众更加明了两者之间的并行关系。在此背景下,关于如何更有效地保障新兴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各方观点不一。我们热切期待您的评论、点赞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