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生态环境局今年实施了多项环保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加强执法、优化商业环境、处理民众来信和应对突发状况。这些行动展现了其多样化的策略和主动应对的立场,值得关注。
严格执法打击违法行为
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在污染防治领域积极作为。自今年起,该局将解决污染防治难题作为工作核心,致力于解决生态环境中的关键问题。执法部门对各种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严格处理,并高度重视公众的生态环境权益。例如,在打击危险废物非法倾倒、监测数据造假等关键领域,执法行动坚决有力,短短数月内已处理案件19起,并将案件移交给公安部门。此外,还查处了9起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和机动车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案件。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执法的严谨性。
宜春市正在积极推动跨领域、跨部门的联合执法。该市坚持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抽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出动人数超过1000人次,对489家企业进行了随机检查。所有抽查结果均已对外公开发布。这些措施在环保执法领域展现了其显著的执行效能。
推行正面清单管理
宜春市在企业管理方面采取了新策略。该市已实施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的正面清单制度,对可监管企业进行分类管理。目前,已发布的正面清单包括7大类共131家企业,这些企业在政策的引导下,生产活动更加规范化。
自本年度起,实施了针对轻微违规行为的免罚政策,并公布了包括“初次违规不予处罚”、“免于处罚”以及“降低一般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等具体措施。截至目前,已对15起案件作出免罚处理,涉及免罚总金额达110.56万元。这些措施对优化营商环境起到了正面作用。
非现场监管模式推进
宜春市不断强化非现场执法监管。在该市,500家重点排污企业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已全面完成安装、联网和运维监管。这一全面覆盖显著提升了监管效果。
非现场检查已对超过600家企业展开,针对337家企业超标问题进行了核查,参与检查的工作人员累计超过700人次。此检查模式显著提升了企业环保监管的全面性,确保了监管无遗漏且不受干扰。
信访制度不断完善
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在信访处理领域实现了显著进展。该局不断改进群众环境信访的处理流程,加强领导责任制的执行力度,同时推行“三方座谈会”以调解信访矛盾。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累计处理信访案件1078宗,达成100%的办理与结案目标。此成就归功于完善的制度体系和与信访者积极高效的交流。
《宜春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实施办法》经过修订,对举报渠道进行了细致的改进。这次修订拓宽了信访举报的渠道,激发了更广泛的公众参与到环境监督和举报中来,显著提高了问题发现的效率。
应急管理工作落实
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对风险因素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坚守底线原则。该局致力于实施常规管理,并持续增强对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的责任担当,确保其措施具体而明确。对于危险、重型及化工等行业,该局不断加大环境安全的监管力度。
不断推进应急相关计划的制定,涵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方案等,并同步建立高效的应急处置快速反应团队。这些行动显著提升了全市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全方位保障了区域环境的安全。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在确保企业安静生产期规定得到严格执行的同时,也通过制度创新来优化商业环境。该局在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还实施了非现场监管手段,旨在降低对企业日常运营的干扰。
免罚政策等系列措施旨在减轻企业负担,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企业利益。此策略有利于地方企业持续发展,确保企业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成长,最终促进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宜春市生态环境局所采取的举措在其他地区是否适用?这一问题值得探讨。各位读者可在评论区发表意见,同时,不妨为本文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