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态环境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促进美丽中国建设成为公众焦点方面,有效措施尤为关键。海南在此领域采取的行动,颇具借鉴意义。
生态执法大练兵背景意义
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具有重要价值。在我国全面构建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此类练兵活动对提高执法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此类活动持续进行。活动鼓励各地以实际行动专注于主要职责,遵循科学、精确、规范的执法理念,坚决打击各类违法行为。这有助于促进环境执法体系的完善与高效运作。在全国范围内,众多地区积极响应此活动,海南亦不例外,全体人员积极参与,推动了地方生态环境执法水平的提升。
模范集体事迹共享助力
生态环境部挑选了一系列先进集体的成功案例,旨在为各地提供借鉴,这一举措对于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众多案例中,海南的经验尤为突出。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策略,这些成功案例已成为各地学习的标杆。考虑到各地环境状况各异,这些案例为各地提供了因地制宜的参考。它们不仅展示了海南的成就,也体现了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创新与合作精神。海南模式对周边省市的生态环境治理方向产生了影响,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海南大气治理成绩斐然
海南,作为中国空气质量领域的佼佼者,始终展现出卓越的表现。今年上半年,海南呈现了令人瞩目的空气质量成绩。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的不懈努力。在人力方面,每年进行约50次的大气专项督导,出动约1000人次。这些举措不仅确保了政策的有效执行,更彰显了海南治理大气环境的坚定决心。海南秉持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长期致力于空气质量提升,持续走在改善的道路上。
针对性检查与帮扶并举
海南省的治理举措具有明确的针对性。首先,派遣专业团队执行“四不两直”的突击检查,这一手段显得尤为严厉。在过去两年中,该省对3603个点位进行了检查,共发现1867个存在问题,显示出检查的力度和覆盖面相当广泛。其次,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市县,采取了差异化的应对策略。例如,屯昌县等表现优异的市县得到了创建示范点的指导,而昌江县等发展较慢的市县则获得了提升水平的支持。这种做法对于全省的整体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体现了海南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全面战略。
涉气环境违法严惩不贷
海南对于涉及大气环境的违法行为态度坚决,绝不容忍。截至目前,已有144个案件线索被移交处理,涉及拒不整改和违法的企业。在2023年,针对混凝土(沥青)搅拌行业的专项整治行动中,共检查了151家企业,发现157个问题,其中113家企业接受了整改督促,40家企业被处以罚款,总额达到260.88万元。进入2024年,海南持续对生物质锅炉等行业进行整治。据数据显示,18个市县自行检查了324家企业,发现113家存在问题,共计163个问题,其中130个问题已得到整改。海南此举充分展现了该省在维护大气环境方面的坚定决心。
交叉执法巩固治理成果
海南省已连续两年实施生态环境交叉执法检查,以各市县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为骨干力量,对多种涉及大气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交叉执法活动覆盖多个市县,成功突破了地方保护主义的障碍。执法活动的持续性凸显了该模式的稳定性。该模式有效控制了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违法排放污染物等不良行为,对于巩固前期治理成效和进一步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这一模式有望进一步优化并推广至其他环境治理领域。
众多读者关注到,海南在改善大气环境方面投入了大量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那么,您认为本地的环境治理可以借鉴海南的哪些成功做法?期待大家踊跃发表意见,同时欢迎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