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小哥的一天,从爱心驿家开始!你想知道他们的故事吗?  第1张

城市中的户外劳动者,他们辛勤劳作却常被忽视,其真实需求鲜有了解。记者与外卖骑手在“浙工之家”公众号上的互动交流,为揭开户外劳动者内心世界提供了关键途径。

记者当站长

杭州市职工服务中心位于岳王路的爱心驿家,记者在此开始了对驿站站长日常工作的体验。这一活动在杭州这座繁华大都市的背景下展开。记者的体验不仅旨在提供服务,更是为了深入探究户外劳动者群体的生活状况。大约十点钟,美团外卖配送员踏入驿站寻求休息,而这里正是众多户外工作者穿梭往来的地方。

记者通过亲身体验,能够获取到平日采访中难以触及的丰富信息。此过程有助于与户外劳动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从而为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外卖小哥心声

20岁的云南大理籍美团外卖骑手史润引起了公众关注。他于上月15日加入公司。入职首日,他即对爱心驿家有所了解。尽管活动丰富,他因工作繁忙而未能参与。史润提出了将活动安排在空闲时间的愿望。这一愿望折射出众多外卖骑手在紧张工作之余对社交与休闲的强烈需求。

他中专毕业后随父母迁至杭州成为一名骑手。尽管他入职不久便加入了工会,但由于工作繁重,他常常错过了各类活动。这一现象反映出外卖行业的劳动强度之大。在较高收入吸引下,众多年轻人投身其中,然而,工作几乎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

环卫工的感受

河南环卫工董志奎,在岳王路上辛勤工作已有15年。他感叹,如今的工作环境日益改善,不仅有清扫车辆,还有驿站供人休息。过去,他常遭受歧视性的称呼,而如今,他则被尊敬地称作“师傅”。这一变化,充分反映了社会对环卫工人态度的正面转变。

他提出了关于爱心驿家空调温度过高的建议。他与家人在杭州努力安家,这一过程是众多外来务工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在都市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在这小小的休息驿站中,他感受到了城市的温馨与关怀。

记者的反思

记者在平日采访中,常常受限于多种因素,内容多停留在表面。无论是线上采访、任务导向还是时效性的要求,都限制了采访的深入程度。然而,此次体验活动,使我们得以深入挖掘,触及受访者内心,获取其真实需求。这有别于我们仅凭主观臆断来设定的情况。

这也是众多新闻从业者所遇到的问题。记者们必须对采访手段进行重新考量。单纯的报道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需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真实声音。在报道过程中,反映民众的需求,才是新闻报道的完整流程。

与“浙工之家”的联系

文中虽未详述记者向史润所介绍“浙工之家”公众号的具体内容,然而,该平台与户外劳动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若能借助此平台更有效地传播驿站活动、工会福利等信息,有望提升劳动者对当前活动的认知度,从而改善活动知晓率较低的现状。

或许“浙工之家”可针对小哥等户外工作者所提出的时间安排难题,对公众号发布活动信息的具体时段和内容进行科学规划。此举或许有助于提升户外工作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未来展望

记者指出,未来他们将在工作之余,更加频繁地与户外劳动者进行交流。这一行为传递出积极的信息。这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报道他们的感人事迹,而且能够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心声。记者这一职业在社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户外劳动者群体的需求已受到重视,未来在诸如爱心驿家等场所,是否能够实施相应的调整?这包括对空调温度的调整以及活动时间表的修改,这些都是公众所期待的改善措施。

广大读者们,您是否留意过身边户外工作者们的实际需求?若您已阅读此文,不妨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