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天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亦称作“天工股份”,正致力于北交所上市的筹备工作。公司计划于11月1日重新进入首发上市审核环节。此次会议的举行,再次将天工股份置于公众视野的中心。尤其是,考虑到公司在先前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信息时出现的若干低级错误,这一事件显得尤为关键。
天工股份北交所上市历程回顾
天工股份曾被认为是北交所上市的有力竞争者。目前,该公司正积极准备其首次公开募股(IPO),但这一进程遇到了挑战。到了8月底,北交所公布了上市委员会2024年第15次审议会议的结果,其中明确表明天工股份的IPO项目已被暂时暂停审议。这一情况使得天工股份成为了当年北交所首个遭遇此类审议搁置的IPO项目。
此次审议的延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对于一家迫切希望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与此同时,这一事件也促使众多投资者和市场观察员对天工股份的上市准备工作进行了深入的重新评估。
招股书低级错误情况披露
天工股份先前公布的招股说明书(上会稿)中存在多起低级失误。首先,其证券代码被错误登记为“834594”,而实际正确的代码应为“834549”。其次,关于研发费用的金额,也存在误差。2023年,公司实际研发投入为3812.47万元,但在同年8月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中,研发投入金额被误记为10.35亿元,这一数字与公司同年的营业收入相仿,显然这一错误十分严重。
北交所上次审核意见主要内容
今年八月,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就天工股份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提出了三点审核意见。首先,委员会强调,由于天工股份2023年收入业绩显著增长,公司必须在该事项显著位置进行特别提示。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业绩的快速增长可能具有偶然性,其可持续性尚未得到明确证实。
天工股份须对设立天工索罗曼的必要性作出阐释,同时需对将常州索罗曼排除在关联方之外的合理性进行解释。这一流程直接关联到公司的内部治理架构和决策机制,也是投资者寻求明确信息的关键所在。
天工股份对审核意见的回复
天工股份在其《回复函》中对业绩增长情况进行了详尽阐述。该函着重指出,公司一直专注于高附加值钛材在应用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关于成立天工索罗曼的必要性,函中提到,2021年3月与常州索罗曼合资成立子公司,主要基于对消费电子领域钛材应用市场的需求分析。此外,2022年10月增资控股的决定,遵循了业务相关的风险共担原则,并已通过保荐机构和会计师的审核,确认该举措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回复函》进一步说明,天工索罗曼并非公司核心子公司。常州索罗曼并未被列为关联方进行披露,这一做法符合相关法规的规定。同时,双方之间的交易不属于关联交易范畴。
天工股份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天工股份正面临特定的市场竞争状况。目前,其主要对手包括宝钛股份与陕西天成。这两家公司在业务范围上与天工股份存在差异,它们的核心业务并非消费电子产品。而天工股份则专注于消费电子领域所需的钛材。这种专注可能为其在市场竞争中带来了独有的优势。
天工股份财务数据展望
天工股份近期发布了最新的财务报告。根据《回复函》披露,预计到2024年,天工股份的营业收入将达到7.96亿元,实现新的突破。这一预测数据充分体现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和信心。
针对天工股份的二次上市申请,我们提出疑问:其能否解决先前存在的难题,并最终达成上市目标?我们期待读者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同时,我们衷心邀请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予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