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企业遭遇的进出口难题错综复杂,海关执法与企业权益的协调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青岛海关设立“枫桥经验”孵化中心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备受瞩目。
纠纷缘起
某企业在进口自西班牙的巧克力味牛奶和奶油时,遭遇了归类错误的问题。新税号不符合进口准入标准,而且,后续处理费用高昂,这使得企业负责人感到难以承受。这一状况对企业造成了严重困扰,并可能引发显著的经济损失。企业对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感到忧虑,仿佛在国际贸易的道路上遭遇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
若青岛海关仅依照现行规定处理此事,企业将遭受严重打击。这对海关而言,无疑是一次考验。如何在严格执行法规的同时,确保企业权益不受损害,已成为一项棘手的挑战。
积极应对
黄岛海关的“枫桥经验”工作室在面临此情况时迅速采取行动。该工作室由青岛海关“枫桥经验”孵化中心精心培育,汇聚了异常处置、查检、法制等部门的精英力量,与企业展开直面沟通。工作室不仅履行了执法职责,还将普法工作融入其中。他们向企业详尽解释了进口食品的准入政策,并确保企业明确货物的处理流程,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企业此时正面临着焦虑与无奈,海关团队的抵达恰似一场及时的甘霖。企业得以清晰认知自身现状、预见到即将遭遇的挑战,并明确了解可实行的有效对策。这一系列行动充分展现了海关站在企业立场上,积极介入并主动参与的姿态。
降低损失
海关团队进一步核实,同时申报入境的其他货物亦符合规定。这一发现为解决难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团队随即指导企业及时提取合格货物,以降低因延迟而可能造成的损失。针对不合格货物,团队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例如建议企业选择运费较低的航线进行退货。
企业的损失得以最小化,这表明海关不仅执法严谨,还站在企业一方,维护其权益。此举颠覆了企业对海关仅是监管者的传统认知,同时提升了企业对持续进行进出口贸易的信心。
执法转变
青岛海关正逐步从“刚性执法”转向“柔性执法”。这一转变标志着理念上的重大革新。在确保海关职能合法执行的同时,青岛海关更加注重企业的实际状况。此外,青岛海关正积极推行行政执法的“三项制度”,为这种执法方式的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新时代将“枫桥经验”与行政执法工作完美融合,行政执法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法令执行。它涵盖了管理服务、矛盾调解等多方面工作。这一举措是海关在新的发展环境下的关键行动,体现了与时俱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特点,同时也是法治人性化的重要展现。
源头预防
青岛海关为从源头遏制矛盾,携手当地税务机构组建了专项攻坚团队。此前,跨部门合作遭遇了网络不畅、业务流程不一致等多重挑战。经过数字化改革和智能化提升,这些问题得以逐一解决。最终,双方成功实现了增值税抵扣信息的联网核查。
通过数据直接连接和传输,该措施让青岛区域的企业获得了显著的好处。海关及税务机构得以实现电子数据的自动比对与即时信息反馈,从而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
建立网络
青岛海关在所属海关中,针对争议易发多发的领域,设立了24个实体工作室。这些工作室共同构成了一个“1+N”式的立体化执法纠纷预防、调处和化解组织网络。该网络犹如一张全面的防护网,旨在更高效地预防和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类执法纠纷。
青岛海关在服务企业、确保执法公正和增强工作效率等方面实现了显著成果,这一系列措施充分展现了其成就。这些成功经验是否适合其他口岸城市借鉴学习?对此,我们诚挚邀请读者在评论区发表意见。同时,若您认为本文有价值,不妨点赞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