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铁三角联动!西宁海东就业创业开启新局面
为落实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工作推进会的相关要求,5月21日,大通县、互助县以及乐都区的就业管理部门在大通县举行了会议。会议旨在共同推进西宁—海东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中的就业创业工作,并探讨劳务品牌的创建。此次交流活动有望为区域内的就业创业协同发展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观摩护工基地
活动伊始,与会者对“江源巧姑”大通护工产业基地进行了现场调研。该基地内,残疾辅助、家庭服务、医疗护理等护工服务站点运作井然。据了解,当地在护工政策支持与品牌塑造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通过职业培训、人才培养、创业扶持等措施,打造了完整的服务体系。这一模式不仅有效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也为行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参观创业成果
参会人员通过直观的现场讲解与互动体验,深入了解了创业成果展区。该展区汇聚了大通创业企业的超过50款产品,涵盖了乳制品、蔬菜、粉条、菜籽油等,以及沙棘原浆、皮影等特色商品。这些展品不仅展现了当地产业的独特魅力,还为三地间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契机,揭示了跨区域商业合作的巨大发展潜力。
大通经验分享
在研讨会上,大通县以“江源巧姑”护理服务品牌作为典型,对其机制构建、发展策略等领域的探索成果进行了详尽阐述。尤其在构建护工全程服务体系和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结合方面,大通县展现了独到且有效的创新举措,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地区而言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有助于共同增强区域劳务品牌的知名度。
互助乐都交流
互助县与乐都区的就业主管部门领导亦踊跃发表意见。在讨论中,他们聚焦于地区劳务品牌的塑造、创业支持措施以及技能培训体系等关键议题。在此过程中,他们提出了跨区域人才联合培养、资源共享孵化等创新观点,为三地间的深入合作增添了新视角,促进了区域就业政策的进一步优化与实际化。
企业深度探讨
企业代表们集中讨论了市场拓展和技术对接等关键议题。在讨论中,思维激烈碰撞,经验得以交流互鉴,从而有效提升了三地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优化配置。作为市场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企业的互动交流对区域就业创业状况和经济发展动能产生直接影响,为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推动力。
签订合作协议
在活动闭幕之际,三地的就业管理机构就培训交流、就业合作以及品牌塑造等多个方面达成了《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此举预示着三地合作将进入更深入的阶段,双方将共同努力,旨在打造一个高质量和全面就业的新格局,并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为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石。
本次交流研讨活动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增进了三地就业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以及区域就业创业环境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思考。关于三地在未来就业创业合作方面,有望发掘哪些创新模式与趋势,期待各位在评论区留下宝贵意见,并请点赞及转发本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