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蜜蜂饲养活动分布零散且缺乏条理,如今却演变为一项规模庞大的产业。黄龙县究竟是如何实现这一辉煌的转型?这一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生态沃土蕴生机
5月8日,在黄龙县的一个养蜂基地,养蜂师刘超正在进行蜂胚的仔细检查。他环顾四周,注意到众多蜜蜂在花丛和蜂箱之间频繁往返。黄龙县拥有高达87%的森林覆盖率,林草覆盖率达到92%,因此享有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的盛誉,被誉为陕西的“绿色肺”。根据林业部门的数据,该地区植物种类丰富,共有645种,为养蜂业创造了优越的自然环境。
产业困境待突破
黄龙县自然资源充沛,但养蜂业发展却一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专业技术支持和高效的组织管理,导致产业规模小且布局混乱。蜂农们主要依靠传统方法养殖,导致蜂蜜产量不理想,品质参差不齐,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尽管村民们辛勤劳作,全年收入仍有限,养蜂业面临诸多发展困境。
政府发力谋变革
为应对现有局面,黄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2023年10月启动了相关举措。该局携手专业技术人员及培训机构,针对当地养蜂业的实际情况,细致规划并推出了多项培训计划。这些课程内容全面,涵盖了蜜蜂的生物学特性、养殖技巧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基本理论;同时,还扩展到了蜂产品的加工、包装以及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为养蜂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品牌认定促提升
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2024年7月,黄龙县的蜜蜂养殖技术人员获得了县级劳务品牌的荣誉。随后,一场规模庞大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迅速展开,吸引了众多村民踊跃参与。截至目前,该县已成功培养了1900多名既精通技术又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蜜蜂养殖专业人才,助力3400多人实现了就业或自主创业。因此,养蜂产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养蜂受益展笑颜
刘超是黄龙县最早投身蜜蜂养殖的从业者之一,他亲身感受到了该品牌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益处。他回想起过去仅依赖直觉养蜂的时光,那时的产量并不理想,售价也未能令人满意。经过接受专业培训,他掌握了先进的养蜂技巧,这不仅显著提升了自家蜂蜜的产量与品质,同时也大幅增加了他的收入。刘超这类从事养蜂业的农户并不罕见,他们的日常生活因养蜂技术的显著提升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产业飞跃谱新篇
黄龙县的蜜蜂养殖产业得益于养蜂师劳务品牌的推动,其规模持续扩大。众多村民在观察到这一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后,纷纷加入其中。到目前为止,全县的蜂箱总数已达到9.3万箱,年蜂蜜产量为1450吨,蜂产品年产值超过了7600万元;此外,已设立了31个符合标准的中蜂养殖示范点,养殖规模超过100箱的农户数量增加至136户。在此期间,蜂农掌握了品牌推广技巧,蜂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同时,市场覆盖区域也在持续拓宽。
黄龙县的蜜蜂养殖产业在将来有望迎来哪些新的发展契机?我们衷心希望各位读者能够对这篇文章给予支持,包括点赞和转发,同时我们也期待大家在评论区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