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环保压力不断加剧,垃圾分类已成为改善环境的关键措施。七星区七星街道的穿山社区与小博士智慧幼儿园共同举办的活动,旨在增强儿童的环保观念,并有望借助孩子们的力量,促进家庭环保,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活动背景与目标
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持续深化,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变得尤为关键。2025年,七星区七星街道穿山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小博士智慧幼儿园携手,设定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全社会”的目标。他们举办了“垃圾分类进校园,环保理念植童心”的科普活动,力求环保意识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此活动旨在遵循相关政策,致力于养成儿童的环保意识。在校园内广泛推广,使孩子们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并鼓励他们回家引导家长共同参与,从而提高社区的环保质量。
现场宣传讲解
在活动场地,社区志愿者扮演着“垃圾分类指导者”的角色,通过色彩丰富的宣传海报和形象生动的卡通演示文稿向孩子们传授相关知识。他们的讲解既明确又易于理解,例如:“苹果核属于厨余垃圾,应放入绿色垃圾桶;使用过的纸巾属于其他垃圾,应放入灰色垃圾桶。”这样的指导使得孩子们能够轻松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讲解员详尽且耐心,通过简明易懂的实例强化孩子们的理解,他们全神贯注地聆听。众多孩童踊跃发问,现场气氛活跃,讲解员逐一细致回应。
模拟投放游戏
现场特别安排了垃圾分类模拟投放游戏,旨在提升孩子们的认知。孩子们热情参与,将标有垃圾名称的卡片准确投入相应的垃圾桶模型中,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正确的分类方法。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展现出高度的热情,尽管部分孩子起初犯了错误,但在得到指导后迅速纠正。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表示:“这个游戏真有趣,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分类!”通过实际操作,孩子们对垃圾分类的理解更加深入。
园方特色课程
幼儿园教师们细致地安排了主题教育活动。在绘本阅读环节,孩子们通过聆听生动的故事,领悟到了分类知识的重要性。在儿歌学习过程中,《垃圾分类歌》以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引导孩子们愉快地跟唱,并轻松掌握了垃圾分类的关键点。蓝桶用于回收物品,绿桶用于装剩菜,红桶用于放置有害物质,灰桶则用于其他垃圾。
教师们指导学生探讨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方法。该课程设计生动活泼,吸引了学生的广泛参与,从而有效提升了他们对环保观念的认可。
“小手牵大手”行动
社区和幼儿园联合推出了“小手牵大手”活动。儿童将所学知识与宣传资料带至家中,与父母共同制定家庭垃圾分类方案。家长对此反应热烈,并与孩子深入交流。
该举措促使家长们认识到养成环保习惯的必要性。部分家长承诺,未来将与子女共同执行垃圾分类,致力于环保事业,并旨在推动家庭成员共同参与。
后续活动展望
本次活动的成效显著,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有所提升,家庭参与度亦有所增强。接下来,穿山社区计划携手辖区内的学校、企业等机构,推出更多样化的垃圾分类推广活动。预期社区将持续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与参与热情。
未来,社区将举办知识竞赛和环保主题绘画比赛等多种活动。旨在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共同营造一个绿色、环保、和谐的居住环境。您是否愿意与家人一同加入垃圾分类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