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包”被指噱头

春节临近,购票话题成为公众热议焦点。近日,央视记者采访了铁路12306科技创新中心负责人,他指出,“抢票加速包”只是商家炒作的幌子。该产品声称的高成功率并无实际证据支持,实为推销手段,导致众多抢票者感到失望。

旅客原本对“加速包”抱有提升购票速度的期望,但这一期待并未转化为现实。这一情况引发了众多使用抢票工具的旅客对“加速包”实际效能的疑虑。他们开始权衡是否继续为“加速包”支付费用,这种疑虑和矛盾的情绪在排队购票的人群中迅速蔓延。

媒体实测抢票服务

2月5日,澎湃新闻派出八位记者。当天下午4时,他们启动了抢票测试。实验对象是G3146次列车,该列车于17时26分从郑州东站驶向上海虹桥站。车票二等座价格为450.5元。测试在8个不同平台的App上同时进行。

测试期间,发现多个平台提供的抢票服务种类丰富,且部分平台支持抢票功能的叠加使用。尽管如此,受限于时间,尽管各平台投入了不同的抢票成本,但8家平台均未能成功购票,这一结果再次引发了公众对抢票软件效能的疑问。

平台公关不予回复

澎湃新闻报道,记者此前试图与携程、同程等旅游网站的公关部门联系。不幸的是,这些部门的公关人员普遍未能提供答复,甚至有的选择了沉默。记者随后以消费者身份,向8家旅游平台的客服团队提出了相关问题。

公关团队的沉默引起了公众的诸多猜想,暗示平台内部可能隐藏着某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一现象导致大量消费者急切地想要通过客服途径了解抢票服务的真实状况,以便判断是否应该在平台上投入资金进行车票抢购。

美团客服回应效果

2月5日,美团客服针对加速抢票功能的实效性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官方说明。客服指出,该功能通过提升页面刷新速率来运作,主要目的是对剩余车票及退改签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同时,客服明确表态,这一功能确实有助于用户。此举似乎为焦急等待的旅客带来了一丝安慰。

12306的管理人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在12306系统的监管下,多数抢票软件的异常行为能够迅速被发现。这一现象不仅减缓了操作进程,也可能导致购票成功率下降。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让乘客面临难以抉择的境地,陷入了进退维谷的难题。

美团抢票实测情况

早期实测表明,美团平台推荐尽早购票以提高成功率,预计成功率高达85.8%。该平台提供六种加速服务,费用从免费至70元/人不等。记者选取最高级VIP服务后,成功率上升至91.4%,订单显示状态为“抢票中”。

记者下单可选择每人15元的服务,该服务承诺提供全天候专人抢票。然而,截至2月5日下午5点,系统显示抢票失败,并已全额退还了相关费用。先前看似提高的成功率实际上并未实现,此情况引发了乘客对美团抢票系统的广泛质疑。

抢票乱象待规范

抢票软件中常见的问题,如夸大宣传的“加速包”、成功率未经验证的描述、公关层面的沉默以及实际效果的不理想,已经显现出来。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票务市场的秩序造成了严重干扰。

监管部门应增强监管强度,以保证“抢票工具”合法运作。消费者应当保持理智,警惕被夸大宣传所迷惑。在此情形下,您是否依然计划使用“抢票工具”和“加速服务”来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