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情况十分值得关注。
贯彻部署要求
市公安局主动践行市委、市政府“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的部署要求。今年,特地制定并出台了 27 条措施来助力“大抓经济”。这些措施围绕“护商、安商、利商、暖商、惠商”的理念,用心提供服务。这样的举动体现了公安局对政府政策的积极响应,对工作方向进行了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发展。那么,这 27 条措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
同时,这体现了公安局深刻认识到自身在城市发展中所肩负的重要职责,并且在各个方面都积极采取措施的态度。
打防犯罪新质效
提升打防犯罪的新质效是公安局的工作重点之一。公安局持续对工作方式进行改进,在多方面努力构建安全的营商环境。全方位开展打防犯罪工作,能够保障企业和市民的安全,降低犯罪事件的发生频率,营造出一个可以安心从事经济活动的环境。这从根本上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从更深的层面来看,提升打击犯罪和防范犯罪的效能,能够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同时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需求,而且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政务服务新质效
在政务服务领域,公安局大力推进多项业务改革。便民“小窗口”实现了业务整合,例如把 7 个警种的 144 项业务纳入“一窗通办”。同时,还推动了多项涉企和个人事项的集成办理。在 12 月 18 日之前,为企业和群众办理“一件事一次办”的次数达到了 378 次。这充分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服务意识。
威海的“微警务”在持续进行升级和优化。当下,136 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已经达成了“一网通办”的状态。在今年,通过网络办理的件数达到了 131.2 万件,其占全部业务的比例为 69%。这显示出公安局借助现代技术来提升服务效率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旅游警务新质效
公安局针对旅游经济发展主动融入大局。威海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千里山海平安游”这一旅游警务品牌正不断被擦亮。21 处联勤工作站在保障旅游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方面加大景点的警力投放,以确保涉旅的各项事务。
另一方面,在涉旅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以及近岸溺水救援等紧急事务方面,积极采取行动加以应对。例如,在今年,进行了 23 人次的近海救援。这些举措保障了游客的安全,提升了威海旅游在安全性方面的表现以及对游客的吸引力。
便民利企新质效
公安局开展了众多利民惠民的活动。“春风暖企”等活动开展得很有成效。8 支“企无忧”金盾服务队成立了,并且在 40 家企业设立了联络室,这体现了对企业的关怀。共进入企业开展警企恳谈会 48 次,为企业提供了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平台。制作并发放了大量宣传手册,这也有助于普及相关知识。
高度重视民生诉求的办理,涉企类诉求的响应和答复率处于较高水平,政务服务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涉警民生诉求的解决率和满意率有了大幅的提升。这些举措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
威海新政策利好
12 月 17 日,国家给威海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威海大水泊国际机场获批成为过境免签开放口岸,我市被列入全国首批享有 240 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地市之一。这会极大地促进威海的旅游业发展,能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同时,这是威海在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这一政策将如何带动威海的整体发展?希望大家积极展开讨论。也欢迎大家点赞并分享这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