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时的梦想往往逐渐模糊,然而徐俊的情况却与此不同。自幼便怀揣着成为49路公交车司机的梦想,徐俊在11年前毕业后毫不犹豫地投身于公交行业。他的这份执着与坚持,无疑令人深感敬佩。
儿时梦想的萌芽
徐俊自幼便对公交车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在他年幼时,目睹49路公交车穿梭于街头巷尾,便在心中播下了成为49路公交车司机梦想的种子。49路公交是一条享有盛誉的线路,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的称号,使其在上海公交行业中熠熠生辉。对于那时的徐俊来说,这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正如许多孩子会对宏伟或特殊的事物产生向往,49路公交车在徐俊幼年的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徐俊对公交车的向往并非一时冲动,这种热爱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加深,成为他未来追求的坚定信念。
毕业后,徐俊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公交司机这一职业,尽管家人的反对声此起彼伏。在他们看来,他尚年轻,难以承受这份工作的艰辛。然而,徐俊并未因此退缩,他勇敢地面对压力,踏上了自己的公交生涯。对于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敢于违背家人的意愿,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
步入公交行业
徐俊入职公交公司,初任驾驶员,起初被指派至714路。虽未即刻实现童年梦想,他却对此岗位倾注了满腔热忱。对工作,徐俊持有无比重视的态度。他深知每一条公交线路岗位的重要性,且清楚自身作为驾驶员的职责,于714路不断积累驾驶与服务的宝贵经验。
领导询问他是否愿意调至49路工作,他一度举棋不定。49路线路穿越市中心,交通状况复杂,这对驾驶技术和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然而,网络上的49路劳模事迹给了他极大的鼓舞,仿佛一盏明灯消除了他的疑虑,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加入了这个光荣的团队。
融入49路大家庭
2015年,徐俊正式加入了49路公交车队的行列。在此期间,他深刻体会到了车队劳模先进们在服务工作中所展现的“匠心精神”。身处这样的氛围,他得以沉浸其中,不断自我提升。车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以极高的标准自我要求,徐俊也在这股鼓舞下,连续五年积极参与各级别的岗位练兵与比武活动。
在竞技比武中,他依靠平日积累的经验。赛前仅有一次试车机会,他总能提前精心策划,确保每个操作都恰到好处。无论是速度控制还是刹车技巧,他都力求完美,最终凭借全车最低的能耗赢得了冠军。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他日常训练的扎实,更体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对专业能力持续提升的决心。
转型教练助力新人
今年,在久事公交的岗位练兵比武中,徐俊转变角色,成为驾驶员团队教练之一。在他的辅导下,巴士二公司的驾驶员在10.5米和12米车型的比赛中均荣获冠军,团队整体成绩位列第一。徐俊毫无保留地将个人经验传授给年轻驾驶员,涵盖诸如根据路况合理调整车速、预判乘客上下车情况等实用技巧。在这一过程中,他犹如一位长辈引领新人,深刻认识到团队和谐与进步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借助自身力量,提升团队整体服务水平。
工作中的积极思考
徐俊对旅游充满热情,每次抵达一座城市,他都会亲自体验当地的公共交通服务。在2022年春节期间,他在洛阳乘坐公交时,注意到报站语音提示:“某某站已到达,请乘客在车辆完全停稳后离开座位下车。”这一细节让他想起了49路公交的“安心乘”服务。在此之前,49路的提醒工作主要依赖驾驶员口头进行。在体验了洛阳公交的报站服务后,徐俊向车队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这一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在旅游休闲的同时,依然关注并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采纳了他的建议后,49路公交车报站语音得以升级。此外,他所在车队实施了“黄金六秒”服务措施,该措施获得了广泛认可,并在上海公交系统内进行了全面推广。这一事实表明,他的思考与建议对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乘客负责到底
近期的一起事件亦展现了徐俊对乘客服务的高度责任感。面对乘客询问中山医院5号门的具体下车位置,徐俊并未给出模糊答复。他利用个人休息时间,亲自步行绕行中山医院,详尽记录了12个入口的具体位置,并据此将对应车站按照距离进行了系统整理。这种细致入微的行动,正是他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将乘客的出行体验置于首位的生动体现。
徐俊的公交驾驶员生涯历时11年,他从一个怀揣梦想的青年成长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被誉为“久事工匠”。他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从小小的梦想出发,一路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提升自我,为车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此过程中,他还积极思考如何改进服务,这种积极的变化令人赞叹。
在公交服务领域,徐俊此类基于热爱而持续提高服务品质的做法,是否值得广泛倡导?期待您的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及转发本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