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11号线、12号线二期工程及上水径停车设施顺利完成竣工验收程序
近期,深圳地铁11号线、12号线二期及上水径停车场工程通过验收并转入试运营。此消息在深圳引发热烈反响,市民普遍期待。11号、12号线二期的投入使用将大幅减少市民出行时间,并有效分散现有线路的客流压力,为深圳的交通网络注入新活力。
11号线二期工程自岗厦北站向外延伸至红岭南站,线路全长约为4.39公里,共设3站,分为3段。红岭南站可实现与9号线换乘,华强南站将接入7号线。预计至2024年底,岗厦北站至华强南站段将开通运营。此线开通将显著提升11线的折返力,有效缓解岗厦北站的客流压力,增强11号与14号线的换乘便利性,满足深圳东西发展轴线的快速连通需求。
11号线二期工程的开通意义重大
启用的11号线二期工程不仅连接宝安区、南山区及罗湖区,增强城市核心区的互联互通,更拓宽了居民的出行选择。岗厦北站列车频次减半,显著缩短乘客候车时长,大幅提升出行效率。此外,11号线与14号线换乘体验亦得到优化,更贴合居民出行需求。
深圳11号线二期的正式运营将为该市经济注入新的动力。线路的拓展将进一步促进沿线商业、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吸引资本和人才流向。同时,地铁系统的启用也将刺激周边房地产市场升温,增强土地增值潜力,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与繁荣。
12号线二期工程的创新与突破
12号线二期线路总长约为8.05公里,起于海上田园东站,止于松岗站,共设6站、6段及1个停车场。松岗站具备与11号线、6号线的换乘功能,旨在改善乘客换乘便利性。12号线二期的投入使用,将推动空港新城、沙井、松岗等区域的城市扩张,减轻交通拥堵,并提高周边轨道交通网络的服务范围。
特别强调的是,12号线二期建设采纳了多项尖端技术。沙三站特别采用矩形顶管机械暗挖技术,并运用了全球最先进的组合顶管设备,这在全球地铁施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创新不仅为繁忙城市的建设引入了新的施工策略,还在我国机械式地铁暗挖车站施工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彰显了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显著优势。
上水径停车场的绿色示范效应
上水径停车场旨在构建一个集约型、环保型、智慧型且体现人文关怀的零碳示范停车场。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绿色建筑技术、智能化控制系统、低碳技术应用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先进手段,停车场占地10,000平方米,拥有1.999兆瓦装机容量,有效减少了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
深圳上水径停车场作为该市首个大规模应用光伏能源的轨道交通停车设施,标志着近乎零碳排放示范项目的开端。其稳步实施不仅为深圳的绿色转型树立了典范,也为全国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面向未来,随着绿色技术的不断推广,深圳的交通基础设施将步入更绿色、高效的运作模式,致力于为公众提供更舒适、便捷的出行服务。
深铁集团今年计划开通的4线1场段全部进入试运行阶段
截至目前,深铁集团拟于本年度开通的4条线路及1个场段已全面进入空驶测试阶段。此进展无疑引发了深圳市民的期待与喜悦。新线的投入运营将大幅提高市民出行效率与便利性,进一步优化深圳的交通网络,为城市的快速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该线路投入运营,有效减少了出行时长,并减轻了既有线路的客流负担,为深圳市交通体系带来了新的活力。随着更多地铁线路的相继开通,深圳市的交通预计将变得更加顺畅高效,市民的生活品质也将相应提高。
市民出行将更加便捷,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11号线二期、12号线二期及上水径停车场的投运,将显著增强深圳居民的出行便捷度。
这些新线路的开通,还将为深圳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深圳地铁的未来展望
深圳地铁11号线、12号线二期投入运营,并伴随上水径停车场的开业,绘就了深圳地铁充满期望的宏伟规划图。面向未来,深圳地铁将不断推进新线路建设,优化城市交通网络,以满足公众对便捷、高效的出行期望。同时,深圳地铁将致力于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旨在为公众营造更宜居的环境。
深圳地铁发展前景广阔,不仅彰显了交通的便捷,更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线路的相继通车,有助于深圳城市功能的优化升级,大幅提升市民生活质量。面向未来,深圳地铁将持续促进城市发展,为市民创造更加优越的居住环境。
结语
随着11号线及12号线第二阶段及上水径停车场投入运营,深圳市民的出行便捷度将显著提升,生活水平亦将同步改善。关于深圳地铁未来发展,敬请于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此外,请您点赞并分享本文,以推动深圳地铁最新信息的传播。